石板屋、岩板巷,魯凱智慧
一路踩踏進台24線29公里處的明隧道,壯觀程度可比美「東西橫貫公路」,往前行31公里處,先在觀景台俯瞰隘寮北溪河谷全景,同時遠距欣賞有著全台灣最高橋墩──谷川大橋的壯麗風光。
這處通往霧台鄉的唯一通路,昔日稱為「伊拉橋」,在八八風災時被沖毀,隘寮北溪的河道寬度從50公尺瞬間變寬成200公尺,為了行車安全,公路總局將谷川大橋的設計拉長又拉高,由原本近54公尺延長到654公尺,橋墩離地面有99公尺高。果真騎上谷川大橋,在奔馳的瞬間睥睨隘寮溪谷,有著「高處不勝寒」的激動。
溫煦的和風、光影的耀動,沿路的峻嶺風光,彌補了爬升蜿蜒山道的艱辛。屏東縣原住民處處長伍麗華推薦,霧台是台灣部落型態保留最完整的魯凱鄉。當抵達台24線40公里處,醒目的頭目與勇士人像雕塑映入眼簾,魯凱文物館便在眼前。
在文物館了解魯凱族庶民文化,不論一片片頁岩交錯砌成的岩板巷,或是霧台國小色彩豔麗的彩繪浮雕,都是出自杜勇男、杜再福兄弟之手。
杜家兄弟的父親是國寶級的雕刻藝術家杜巴男,玉山山頂的于右任像基座是由杜巴男揹著水泥上山做成,讓玉山標高可以躋身4,000公尺之列。兒子們也都傳承了他的藝術天賦,整個霧台部落都有他們父子的傑作。
由於兄弟已分家,大哥杜勇男承繼了杜巴男紀念館,老二杜再福的卡拉瓦民宿,展示著射日故事、貴族與勇士的對談等雕刻藝術品,但要參觀均得先預約。
扶著單車拾級而上,可以看到岩板巷的地標「霧台長老教會」。這個由杜再福設計、監製的教會,花了6年時間才建造完成,並且充份表現了魯凱族人同心協力的精神。
教會有著霧台石板屋中最陡的斜屋頂,石板堆疊的技術、計算承載的重量,來自老一輩的智慧與建築石板屋的經驗。用樟木做的講道台是教會一對九十多歲的老夫婦所奉獻。霧台長老教會幹事盧華英述說著建造過程的點滴說:「這棵樟樹就長在老夫婦家門旁的峭壁上,十多年前夫婦倆就盤算著要把它奉獻給教會。果真上帝聽了他們的禱告,有次颱風,樟樹就被吹落了下來,正好掉在門前。」
教會會堂裡偌大的檜木十字架,是一位老獵人在台東與屏東縣際交界的深山裡所發現,是日本人砍伐留下的檜木,族人來回走了4天拉回來,成為台灣少見最大的檜木十字架。仰望十架,感受到部落族人齊力一心、奉獻互助的精神,勤力打造地上的天堂。而且這個建造十字架的辛苦過程,已化為立體雕塑,展示在教會外面的階梯扶手上。
「瑪家穀倉」主廚廖秀美,介紹祈納富是排灣族人婚喪喜慶與迎賓時必備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