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文化
竹筍高纖、低熱量又含多種營養素,常是餐桌佳餚。以春分為界,春分後春雨綿綿,「雨後春筍」湧現,清明前後有箭筍,接著桂竹筍、轎篙筍、綠竹筍、烏殼綠竹筍、麻竹筍、甜龍筍,農曆十月以後則是稱為「冬筍」的孟宗竹筍產季。
「所有竹筍皆可食,但要看處理技巧。」呂錦明說,筍子「細水長流」,泡水半天再瀝乾水分、裝袋冷藏,炒肉絲、煮湯都好吃。
老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良銓教我們煮綠竹筍;竹筍帶殼置入鍋中,加水淹過筍,大火煮開後,小火煮30分鐘關火,再悶30分鐘,放涼就是爽口的冷盤,或冷藏保存。
台灣人擅長料理,「竹筍文化」很豐富。曾聰堯說,有竹資源的日本大多吃筍乾,台灣則將竹筍當蔬菜,還可曬乾、醃漬,麻竹葉釀竹葉青酒、包粽子,原住民族利用桂竹桿做竹筒飯,竹膜包覆的米飯吸飽了竹子的香氣,更襯米飯香。
蓮華池員工餐廳主廚以各種竹筍變出家常筍餐:切丁的綠竹筍裝盤就是道甜嫩的涼筍,麻竹筍加排骨湯老少皆愛,小吃攤、滷肉飯便當常見的竹筍滷梅乾菜,近年引進種植的甜龍筍炒木耳、肉絲,過年或辦桌的大菜筍乾封肉,以及以竹山名產醬筍煎蛋。
為了滿足消費需求,筍農二代李星辰開發不添加防腐劑的真空加工技術,生產即食的竹筍,並創立「日茂竹筍」品牌,將竹筍外銷至美、加等國的華人市場。
冬筍產量少,是筍類中經濟價格最高者,南投竹山、鹿谷地區是全台生產冬筍聞名的鄉鎮,也是全台少數設有筍市場者,鹿谷筍市場更是專營冬季,可見冬筍深受歡迎。
竹山鎮是台灣竹產業的重鎮,早期鎮內翠竹遍野,竹山地名因此而來,竹工藝師人數冠全台,更有著獨特的「竹筍文化」。
過年時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少不了山珍海味,對竹山人而言,山珍,無疑指的是冬筍。「竹山人過年過節沒有滷冬筍、冬筍魷魚蒜這兩道手路菜,不算過年。」竹山人的林試所森林利用組研究員林裕仁回憶。
竹山鎮公所與農會還特地出版冬筍特色食譜,冬筍螺肉蒜、冬筍魷魚蒜,是以冬筍加「海味」螺肉或魷魚(乾魷魚泡濕),以及大蔥、排骨、乾香菇、醬筍熬出冬筍的香氣及鮮甜;滷冬筍則是冬筍、花菇加入高湯,小火悶煮至熟透,再將大蒜莖入鍋,加些許勾芡即可盛盤。竹山人的私房菜醬筍,是將麻竹筍管切塊,用鹽、豆粕、甘草醃漬,完全嚐不出筍的纖維口感,是下飯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