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冬瓜茶的滿室馨香
不同於市售冬瓜茶磚裡添加冬瓜香料,義豐冬瓜塊的原料,就是冬瓜、砂糖、水,要如何把單純的原料煮出香氣,就仰賴師傅的技術。堅持傳統古法製作,義豐用的是檜木和銑鐵做的大木桶。將榨好的冬瓜汁、精製特砂,加入木桶裡小火熬煮,期間須拿著長杓不斷地攪拌至糖粒融化,鍋緣的凹陷即是被長柄經年摩擦的歲月痕跡。熬製一鍋冬瓜露大約需兩小時,林科烈就像是照顧小孩般,守在鍋邊不時攪動,防止燒焦,並留意糖液的稠度變化,適時調整火候和熬煮時間。
冬瓜露的製作看似簡單,然每一個步驟都是技術與經驗的累積。以原料來說,義豐堅持選用台灣產的冬瓜,一條都是30台斤以上,林科烈說,大顆的內囊比較厚,肉厚煮起來才有冬瓜味。要將碩大的冬瓜手工削皮、切塊,旁人以為這粗重活只得男生做,但,林科烈的女兒林昱倫跟著父親一同煮冬瓜也已有14個年頭,巾幗不讓鬚眉,每個步驟都難不倒她。
切好的冬瓜還得浸泡食品級石灰一天,接著清洗乾淨後,才可榨汁。石灰的鹼性環境,能使冬瓜裡的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後續當冬瓜原汁加糖以高溫熬煮,使得胺基酸與糖產生梅納反應,造就冬瓜露醇厚迷人的特殊風味。
聞著煮冬瓜露的滿室馨香,我們好奇究竟要熬到何時才能起鍋?林科烈笑了笑說,要看當天的氣候來判定。不同的溫度、濕度都是煮糖的變因,例如冬秋之際透南風,容易反潮,這時煮糖的溫度和時間就不會和乾燥的夏天相同,至於如何微調,憑的就是經驗了。林昱倫表示,過去是透過捏糖來判斷,「捏它的軟硬度,去調整要煮幾度。」當糖煮到一定程度,師傅會取一盆冷水,倒入一小撮糖液,用手在水中捏塑,必須呈現如麥芽糖的狀態才行。即使現在可以使用溫度計測定糖漿中心溫度,來協助判斷,但林科烈仍堅持著傳統的捏糖方法,確保煮到他心中的最佳狀態。
糖漿起鍋後,必須一桶桶地平均倒入模具。我們以為到此製作工序便告一段落,只消等待冷卻。豈知只見大夥一人拿著一把鍋鏟,快速地攪動、抹平糖漿。林昱倫解釋,不攪拌的話,不會結晶,它就是糖漿而已。攪動能降溫,並讓糖漿裡的糖分子聚集而產生結晶。稍微成形後,再裁切成適當大小,待放涼後脫模,才能成為冬瓜茶磚。
不同於許多傳統產業面臨消失,義豐在第三代林嵩山傳授給兒子們後,不斷開枝散葉,現在全台都有林家子孫經營的冬瓜茶鋪。而接下祖傳工廠的林科烈,更是肩負傳承使命,不僅日日守著鍋爐,也將製作的古法手把手地教給林昱倫與孫子林于舜。問他為什麼不像其他兄弟多開些飲料店,利潤比較好,林科烈靦腆地笑了笑說:「賺多賺少沒關係,要有人傳承,能顧好顧客就好。」守著祖傳的工廠,顧好品質,就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