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筍田,也是青蛙的家
來到嘉義大林,筍農林勝瑋的田間。作為世居在此的筍農第三代,讓林勝瑋決定從慣行轉作有機,是因為一次在朋友介紹下,他參加了一場招募諸羅樹蛙保育夥伴的說明會,「反正再怎麼噴藥,也種不贏那些老農,不如換個方向。」返鄉務農的他心想。
舉辦說明會的,是在嘉南平原一帶進行蛙類研究與保育工作的「蛙趣自然生態顧問公司」。創辦人莊孟憲,是蛙類研究與保育的學者,他直言不諱地說,主要分布在雲嘉南,生活在竹林、雜木林間的諸羅樹蛙,近十年內,因為竹林紛紛轉作稻米與鳳梨,加上城鎮開發快速,讓對於生存條件相當嚴苛且敏感的諸羅樹蛙,快速地消失,「倘若沒有人出手,估計不出十年,族群就會滅絕。」聽聞國土綠網計畫後,他便積極承接,成為了媒合農友與公部門的重要推手。
踏入林勝瑋家的竹林,高聳的竹蔭婆娑相連,這裡是筍田,也是諸羅樹蛙的家。在「蛙趣自然」團隊的指點下,鬆厚不刻意移除的落葉,是諸羅樹蛙的「產房」,地上一汪汪的淺積水,則是孵化後,蝌蚪的「育嬰室」。諸羅樹蛙公母比懸殊可達13:1,母蛙數量尤其稀少,但在林勝瑋的竹林裡卻能發現不少,這讓團隊夥伴給了他「坐擁後宮佳麗三千」的幽默稱呼。
放棄父執輩採用的慣行農法,投入有機,農友首要關心的便是產量,為此,實際負責推動綠網計畫的嘉義林區管理處,則媒合了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土壤專家黃瑞彰前來協助,進行田間土質改良,並施放有機肥。
結果令人出乎意料,有機的竹林產量更勝從前,這讓林勝瑋信心大增,決定全面改為有機。他也計畫,與當地一共12位採用友善生態的筍農合作,善用嘉義林管處推動的「諸羅樹蛙友善棲地標章」,以合作社的名義開拓另類通路。
一個案例的順利執行,確實需要不同部門、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因為共享願景,樂於溝通,彼此協作,「因為這樣,認識了很多貴人。」就像林勝瑋說的。
每個案例,都需要不同單位的協作。圖為共為諸羅樹蛙保育盡一份力的人們,左起:「蛙趣自然」團隊的劉芳如與莊孟憲、筍農林勝瑋、台南農改場黃瑞彰、嘉義林管處技士汪琮瑋。(林旻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