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緩的保育進程
「我們每年都會發起志工全河段來數櫻花鉤吻鮭的數量,七家灣溪最高達到5,000尾,平均維持在3,000到5,000尾。」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鍾銘山說。數魚時要穿防寒潛水衣,分河段從底下開始數,也有委託一些專家學者,還有志工,共十幾個數魚隊來完成這項任務。
而3,000到5,000尾也是溪流的一個乘載量,透過各種資源跟人力投入,在主溪流七家灣溪就地復育,「從2006年開始就能夠自我繁殖,不用再做人工放流。」鍾銘山提及目前的保育成果。然而保育的任務仍然嚴峻,全球極端氣候的影響,颱風、洪水等天災都會對櫻花鉤吻鮭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因此,積極尋找七家灣溪以外的兩到三條支流是接下來所要面臨的挑戰,「繼羅葉尾溪之後,今年會繼續在合歡溪等櫻花鉤吻鮭曾經存在的歷史溪流進行放流工作。」鍾銘山說。
復育溪流的選擇也有其侷限,海拔1,411公尺的德基水庫,讓櫻花鉤吻鮭無法向下游擴展,另低於海拔900公尺也無法生存。廖林彥提及:「水庫以上海拔約1,800公尺的棲地,也因為種植高麗菜而被破壞,每次下雨過後,水都很混濁,也活不了。」所以未來三年要跟太魯閣國家公園合作海拔2,800-3,200公尺的合歡溪放流作業,這也是牠歷史上曾經存在的溪流。
「大家可能會想說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人力與物力,去保護一個物種?」鍾銘山提到這看似只是保育櫻花鉤吻鮭,其實是在保護整條溪流與周遭的生態環境。民國60、70年代當時整個武陵農場是種植高麗菜、水蜜桃等高山作物,對應現在美輪美奐、花木扶疏的賞櫻勝地,這些改變都要歸功於櫻花鉤吻鮭。「因為牠在七家灣溪,而武陵農場就在溪畔這裡,有了保育意識後,促使農場在經營策略上去轉型。」也因為櫻花鉤吻鮭的生存條件非常嚴苛,所以說有牠在的地方,就可作為一個保育的指標。
櫻花鉤吻鮭的保育,除了使農場轉型,讓台中集水區受到保護外,更讓國外嘖嘖稱奇的是,七家灣溪陸續拆除了5座防砂壩,包括高山溪1到4號壩,七家灣溪1號壩,因為築防砂壩不但阻斷了櫻花鉤吻鮭的去路,也改變了牠的棲息環境,使得牠在暴雨等颱風季時無處躲藏。「日本北海道立水產孵化場的專家,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怎麼有辦法把壩拆掉,因為要跟水利單位折衝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廖林彥說。
透過各種資源跟人力投入, 在主溪流七家灣溪就地復育櫻花鉤吻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