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食、共享、永續
方荷生的餐食服務一開始從自助餐採買,之後再跟醫院廚房合作。2011年,把社區裡國防部所屬的空屋改建成「南機場樂活園區」關懷據點,2012年,建置愛心廚房,自力煮食。要張羅這麼多人的吃食,方荷生必得摩頂放踵地奔走食材,想方設法變出如「五餅二魚」的奇蹟。
他想到賣場下架的即期蔬果或是不合市場規格的醜蔬果,消費者不愛,但對方荷生來說卻是寶。他跟賣場家樂福談合作,協助企業處理這些下架的食材。「企業也擔心下架食材沒有好好處理,他們跟了我兩三個月,看我拿到食材、麵包後怎麼處理才放心。」
方荷生愛打趣說他的廚房是「無菜單料理」,因為今天載回來什麼東西,就出什麼菜;因為需求量大,每天收到的食材當天就端上桌,絕對沒有過期的疑慮。
「我讓企業相信我,從2016年開始試辦到現在,擴及到一百多家賣場都比照這種方式,一樣送給當地的小社福團體,你可以想像這樣全國被下架的食材,被充分利用,這是不是很棒的事。」
而每逢過年過節,都有企業捐助宮廟贈送社區長者白米,但拿回去的白米或放到生蟲,或被拿去換酒喝,食物浪費看在方荷生眼裡,十分不捨。剛開始他拿日用品跟老人家換白米,後來乾脆籌設食物銀行,他笑稱自己開的是「柑仔店」,你可以走進來自己挑需要的東西。為了讓食物銀行有更多元的品項,他找大賣場談合作,在賣場外設置「食物募集」花車,消費者在採買日用品之餘,可以順手捐助,這樣就充實了食物銀行的品項。
食物募集計畫擴及到台灣各縣市的家樂福賣場,資源收集後會被送到在地需要的人手上。「如果全部都給我,雖然我很胖,也吃不下呀!」方荷生玩笑地說。
他還租下社區內一間店面,開設「書屋花甲」咖啡店,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營運,用續食設計餐點,除了推廣食物不浪費,也讓飛行少年在店內工作,賺取收入。
方荷生的經驗吸引許多社區來參訪討教,甚至與海外如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上海等地都建立長期的交流互動,「他們都會問,怎麼會做這件事?怎麼做下去?實務面怎麼操作?可否被複製運用?」方荷生答說:「我所有的系統都能夠自主的運作,這樣才可以真正幫到人,可以被複製,也可以長久。」他花了20年建構起來的系統,想仿效的社區可以挑一個需要的項目去做,再慢慢培養讓社區長大。
方荷生從「食」開始,「送、供、共」餐,照顧長者的日常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