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伯公守護先民
內灣線從竹東站進入橫山站後,車廂窗外景色從市區轉為煙霧繚繞的山脈,也象徵旅客進入台灣1980年代前的產業重鎮。
「內灣線載運貨物的變化,像是台灣產業史的濃縮。」青年創生基地橫山喜市專案經理陳致中說明,內灣線完工前的主要產業依序是樟腦與茶葉,接著是伐木、煤礦與水泥,現在則發展觀光。「許多旅客會到內灣站的老街遊玩,但在橫山站可以觀察到客家居民生活的樣貌。」陳致中表示內灣線行駛過整個橫山鄉,內灣村是旅客聚集地,而橫山村是提供生活機能的地方。
在橫山站下車,轉入站前街,往前會抵達村內的「八卦巷」,客家先民開拓時,需要與附近的原住民爭地,因此建設時將房屋排列為八卦狀,當外族進入時便會迷失方向,無法逃出。「八卦巷裡的門牌號碼單號與雙號都在同一邊,新來的郵差都需要資深郵差帶過幾次,不然會找不到住戶。」陳致中笑著說。
從八卦巷望向遠處,可以看見一座高山,「先民從竹東往這一地區看,大山背山群呈現南北走向,橫跨了這個地區,因此取名『橫山』。」陳致中指著不遠處的高山,表示客家先民會在山腰處設隘寮,當他們發現原住民要下山攻擊時,會在隘寮引燃狼煙示警,提醒居民提前防備。現在橫山國小旁樹齡300年的百年樟樹,正是接收族人訊息的最佳眺望點,「過去小孩子會爬上這棵樹看山上是否發出警訊。」這棵樟樹與客家的土地守護神「伯公廟」相連接,因此又稱為「伯公樹」。
在橫山村,可見到多樣的伯公廟,在田邊有簡單地用三塊石頭砌成的「田頭伯公」廟,在埤塘旁有寶瓶形狀門面的「放牛伯公」廟,當地人早期放牛疲累時,會將牛繫在埤塘邊,請伯公代為看守,因此得名,如果牛隻不見,只要向放牛伯公祈求,也能在短時間找回,因此現在居民依然會走入隱密的林地,向放牛伯公祈願。
伯公除了守護土地,也是客家人在1950~1980年代開採煤礦的信仰對象,「客家先民認為山林是由伯公看守,所以進去開採煤礦要尊重祂。」客家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回想當初為了國家文藝季「內灣線的故事」進行田野調查時,對客家人冒險的精神印象深刻:「礦坑前面會掛每個人的名牌,進去的時候要帶進去,出來的時候要把名牌掛回牆上,這樣才算活著離開。」
位在橫山村的放牛伯公廟,其寶瓶形狀的門面,象徵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