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入菜拿金牌
花蓮縣政府2021年起舉辦慢食論壇時,成立世界上第一個「原住民族慢食廚師聯盟」,推廣原住民慢食理念,這些餐廳加入的門檻,就是店內提供至少一道原住民的傳統料理,並且使用小農的食材,例如光復鄉的阿樂樂代是以野菜為基底的法式料理,運用吃檳榔的荖葉作成荖葉奶油,或是低溫烘烤後包著烤肉吃;位於豐濱海岸線的陶甕百合春天以海菜入菜等。
同為原住民慢食廚師聯盟的一員,亦是2023年慢食博覽會代言人的慕名私房料理主廚胡志強,更以野菜料理,在今年紐西蘭大洋洲國際名廚挑戰賽「異國料理組」中拿到金牌。他說:「當我聽到得獎時,眼淚奪眶而出,因為我很感動,代表台灣花蓮阿美族的料理──阿里鳳鳳、刺蔥龍蝦球等菜色,得到國際裁判的肯定。」
阿美語發音的「阿里鳳鳳」(Alivongvong),是阿美族人用海岸常見的林投葉葉子,編織成方形的容器,再將米粒放入去蒸,作為家人出外狩獵、農作時,方便隨身攜帶的便當,由於編織費時費力,因此又叫愛心便當。胡志強透露,這項比賽要求運用紐西蘭的在地食材,因此他在住宿飯店附近繞了好幾圈,找到山棕葉代替林投葉編成阿里鳳鳳,加入薏仁作為主食,連見多識廣的裁判都很好奇,覺得很特別。
胡志強說,慕名料理想傳達部落的日常吃法、媽媽的做法,例如他用月桃根取代生薑,來燉煮豬腳的烹煮技法來自外婆;烤魚中加入香茅則是來自阿公的做法,由於阿公從事煉製香茅油的本業,中午在野外,阿公總是在魚肚中塞一把香茅鹽烤,讓魚肉呈現微微的天然檸檬香。
胡志強充分運用野菜的料理,挑戰客人對食材的既定印象與味覺的想像。例如他用月桃花、刺蔥、馬告、伊苜子等野菜果實,做成月桃花橄欖油、刺蔥油醋醬,作為沙拉、前菜的調味。聽來十分陌生的伊苜子,帶有檸檬與薑的香氣,這個直接用阿美族語發音的香料,原來是樟科的果實。還有專屬阿美族的哇沙米,是一種於11月至隔年2、3月才生長的植物──「細葉碎米薺」,不像蕗蕎那麼嗆,搭配生魚片或是鹹豬肉吃,非常爽口。胡志強說,細葉碎米薺的嗆辣味若經加熱即會喪失,所以原住民最常見的食用方式是沾著鹽巴水生吃。
至於用青木瓜、南瓜、芋頭、野莧菜熬煮出野菜湯,風味濃郁、層次豐富,有著原住民幽默天性的胡志強笑著說:「會這麼濃,是因為煮一煮忘記關火了。」
有這麼多與大自然連結的野菜,到花蓮、台東旅遊,不要忘了造訪當地的市場、市集,就能發掘超乎想像的在地風味。
更多的野菜報導:走進老天爺的菜園──原住民野菜文化
野菜與節氣的連結: 舒食野菜─耕耘在地台灣味
用林投葉編織成方形容器,加入米去蒸,即成阿里鳳鳳。
慕名私房料理的野菜湯,風味濃郁、層次豐富,是十分道地的阿美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