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帶泥火山奇景
「在月世界一帶, 30分鐘車程內,就看到完整的泥岩、泥火山、曲流、池塘、石灰岩等地質現象。」高師大地理系齊士崢教授指出,月世界有豐富多元的地景,其中「泥火山」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景之一。
「並非所有的泥岩惡地都有泥火山,必須正好處於新的造山帶才會發生,」齊士崢分析,泥火山的成因除了具備泥岩、水、天然氣的條件外,更重要是處於斷層地帶,如此才能產生足夠壓力噴發泥漿。國外許多泥火山是位於靠近海岸疏鬆沉積物分布的地帶,但月世界地形位於丘陵的斷層褶皺帶,所有條件俱足而造成此奇景。
台大地理系教授王鑫的調查也顯示,全台15個泥火山區,高雄市就佔了9個,這一片古亭坑層具備噴泥錐、噴泥盾、噴泥盆等台灣泥火山所有活動類型。
然而泥火山是否具有火山的破壞性呢?齊士崢以熱熔的糖漿與水溶的糖漿比喻:「火山噴發的岩漿是融化的石頭,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以上,但泥漿說穿了是泥巴和水,水的溫度頂多攝氏100度就蒸發了。所以泥火山其實又被稱為假火山。」
最知名的泥火山,是燕巢烏山頂的2座錐狀泥火山;由於泥漿較黏稠而逐漸堆高,右側那座最高曾達四、五米,目前處於逐漸休眠當中。而左側的泥火山仍不時發出聲響、冒泡及泥流溢出,已被農委會劃歸為自然保留區,禁止一切開發破壞。
事實上,月世界的地質豐富性與稀有性,已達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UNESCO Geoparks) 」規定的水準。
青灰岩的膠結性和低透水度,遇水軟化泥濘,乾燥就龜裂,大型植物生長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