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生植物說台灣的故事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很自豪自己是農學院出身,當年東海大學景觀系的考試還是像醫學院一樣,要跑台識別圖桌上一株株的植物,從哪一科、目、學名、拉丁名、中文名、英文名等,深厚的植物學知識,也影響他日後為台中花博策展時,堅持要為台灣原生植物發聲的念頭。
當完兵在業界工作數年,吳書原暫別台灣,轉到英國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簡稱AA)求學,在這裡他視野大開「倫敦這種國際大都會,它非常尊重自然,甚至做到the city in the garden(花園裡的城市)。我曾經手過幾個案例就是把馬路封掉改成公園,目標就是讓城市跟自然1:1共存。」
聊到這一段,吳書原也幫我們上了一堂景觀史課。我們以為英國的景觀設計與歐洲的整齊對稱規律相似,實則非也。18世紀中葉,英國的景觀設計師思考著堂堂的大英帝國是否需要模仿歐陸宮廷、強調對稱秩序的庭園景致;英國因此走出了自己的庭園風格,呈現的是理想化視野下的自然,湖泊和如茵的草地、彎曲的小徑和簇群的植栽,構築成如詩的英國風景畫。
回國後,吳書原獲邀擔任2018台中世界花藝博覽會后里森林園區的策展人。回想1851年史上最早的萬國博覽會就在英國舉辦,是英國國力與價值的宣示。「那台灣有什麼是可以立足於世?應該就是植物的多樣性和世界一流的農改技術了。」吳書原自忖。台灣曾是冰河時期生物的避難所,保留下非常多古老的物種,可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物種資料庫和研究基地。
吳書原與植物專家合力研究挑選,在16公頃的后里森林園區內,蒐羅縱跨0到3,000多公尺海拔的物種,呈現物種、地形、氣候的多樣性,打造成微縮地景植物園,也將台灣物種的豐富性推上世界舞台。
台中花博的啟示,也讓吳書原領悟景觀建築師不能再怠惰了,以往台灣公共工程中,景觀植栽僅出現數十種花卉,但台灣島上存有一萬多種植物,原生植物有五千多種,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卻少人聞問。台灣人該多認識這片土地上植物的知識,台灣的景觀園藝,該用自己的原生植物說自己的故事。
昔日的空軍總司令部拆除了圍牆,老樹和新的植栽造景,創造城市的新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