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身繫國家之安危,肩挑衛民之重任;精壯的三軍,正是一國國力強盛的表徵和保障。
過去「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觀念,已隨時代的變遷、軍人素質的提昇、軍人形象的提高而改變。許多有志青年投身軍旅,因學有專長、敬業樂群,不僅在軍中嶄露頭角,亦成社會上的中堅人物,甚受大眾尊敬與推崇。
本刊特別舉行了一個座談會——「英雄來自四面八方」,邀請各軍種、各單位的優秀青年軍官參加,他們都曾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工作崗位上有傑出的表現。由他們回顧從軍生涯的談話中,我們不難揣摩出目前國軍進步的實況。
時間: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十一日下午二時
地點:新聞局會議室
主席:蕭容慧(本刊編輯)
與會者:石慶得中校(中正理工學院工學部測量工程系副教授)
洪耀勳中校(中正理工學院理學部化學系副教授)
何兆彬上校(海軍驅逐艦艦長)
陳賢上校(陸軍總部旅長)
李賢鎧上校(國防醫學院教育長)
李正誠上校(聯勤總部兵工廠技術室主任)
陳弘毅上校(中山科學研究院副組長)
陳信雄上校(空軍官校教學部副主任)
張鍾潛上校(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代所長)
李安仁上校(基隆海軍醫院院長)
葉明陽少校(國防醫學院副教授)
魏崢中校(三軍總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主席:謝謝各位撥冗來參加這個座談會,今天能邀集各方英雄齊聚一堂,我們實在感到非常榮幸。
在場諸位都是各軍種、各單位所推薦的優秀青年軍官,我們想請各位就當年從軍的經過、在軍中求上進的情形、對己身工作的抱負、軍人地位的提昇、軍中各方面發展的近況……等,談談自己印象或感觸最深的幾件事,希望藉此能使讀者對軍中的現況有進一步的瞭解。首先請石中校發言。
與會人士留影:圖1:中正理工學院測量系副教授石慶得中校。(鄭元慶/唐根禮)
因見優秀軍官,而心嚮往之
石慶得:我對軍校最初的認識,是在讀高中時。有一次,數位優秀軍官到校演講,用意是吸收青年學生讀軍校。他們一個個上臺為我們介紹軍校的情形,講得十分生動,充分流露出對己身工作的熱愛與滿足,使我頗受感動。我的家境清寒,而念軍校可享公費,當時便動了讀軍校的念頭。後來考上中正理工學院測量工程系。
我是土生土長的臺南人,當年本省籍學生讀軍校的極少,大家都對我的抉擇感到詫異。但是十七年後的今天,他們大概都會覺得我的決定沒有錯。
我目前專攻電腦地圖學和數值地圖學,並在中正理工學院測量系教授測量製圖課程。
「測量製圖學」旨在繪出翔實精確的地圖,以作為經濟開發與軍事布署的重要憑藉。可是,想繪製一張好地圖並不容易,其中學問相當大,為此,我畢業後一邊留校當助教,一邊至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
圖2:中正理工學院化學系副教授洪耀勳。(鄭元慶/唐根禮)
軍中設備現代化,事半而功倍
在求學與教書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軍中各方面的日益精進——無論軟體或硬體,都不斷突破。
以我幹的這一行來說,用傳統的勘查觀測法,四年才能繪製成一張地圖;現在採用電腦,半年即可完工,且精確度更高。此外,地圖印刷也大有改進,目前聯勤總部設有六色印刷機,能印製極高品質的地圖。
圖3:海軍總部一級艦艦長何兆彬上校。(鄭元慶/唐根禮)
一旦認同,全心致力
洪耀勳:我是彰化人,高中就讀彰化中學,功課向來不壞,考大學時卻「馬失前蹄」,名落孫山。後來報考軍校,考取中正理工學院。老實說,那時心裡充滿挫敗感。
一入伍,各種基礎訓練接踵而至,當許多高中同學正過著留長髮、開舞會、交女友的大學生活時,我卻留著小平頭,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心裡因此頗不平衡,學業成績也不理想。
升大二時,我突然想通了:難道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一輩子?既已走上這條路,何不好好走下去?!心意既定,往後不但很能認同所學,成績也突飛猛進。畢業時還因成績優異留校當助教,後來通過國防公費留學考試,到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專心致力於高爆藥的分析和研製。
以前我國軍備、武器全賴進口,如今許多已能自製,炸藥就是一例。我的工作是研究如何製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炸藥。
(主席:洪中校今年才卅四歲,前途必定無可限量。請問您,化學的領域中,可研究的項目很多,您為何選擇危險性極高的炸藥呢?)
圖4:陸軍總部旅長陳賢。(鄭元慶/唐根禮)
做最難的事,練膽大心細
洪耀勳:我想這和我的個性有關,我一向喜歡選擇困難的事做。況且炸藥是我國國防科技發展重點之一,亦是攻敵衛己的利器,需要專業人員負責研製,我覺得我可以透過這一門學問貢獻己力、報效國家。研究炸藥雖危險,但只要膽大心細,便可避免錯失。
何兆彬:我和洪中校不同,當年可是「心甘情願」從軍的。
說來挺有意思,幼時家住基隆,沒事喜歡到港口看船,十分嚮往乘風破浪的生活;海軍又挺又帥的白制服,也對我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後,我天天看報,研讀戰情,例如打落敵機幾架、擊沉敵艇幾艘……,對戰事種種暸如指掌,當時我就決心從軍,直接報國。高中畢業後,志願被保送入海軍官校。
當年從軍雖充滿豪情壯志,但並不真正瞭解軍中是怎麼回事。等入學後受到各種嚴格的訓練,才知要當個好軍人真不簡單。但我是志願從軍的,絲毫不敢埋怨,不斷提醒自己要「既來之、則安之」,漸漸也就不以為苦了。
(主席:據我所知,您在官校是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並榮獲先總統 蔣公親頒績學獎章?)
圖5:國防醫學院教育長李賢鎧上校。(鄭元慶/唐根禮)
感謝長官的提攜與指導
何兆彬:既然嚮往海軍生涯,又是志願從軍,當然得全力以赴。
畢業後我被分派至艦上實習,記得首次出任務時正值大年除夕,我們都不能回家吃團圓飯。但當時心中並未覺得委屈,反而認為自己挺重要的。
上船當然也有辛苦的一面,每值東北季風來襲,船艦顛簸得很厲害,很少人不暈船,有的弟兄連黃水都吐出來了。可是我仍熱愛這種生活,從來沒有三心二意過。
我自基層做起,從見習生、聯絡官……,一直到一級艦艦長,該做的都做過了,該吃的苦也吃過了。在歷練的過程中,我心中常有「做」然後知不足之感,因此參加公費留學考試,先後出國進修三次。
三次機會雖是參加考試爭取來的,但仍得感謝長官的指導與鼓勵。這些親身體驗,使我深深相信,一個年輕人只要有責任感和榮譽心,盡忠職守,認真上進,一定會得到長官的賞識與器重。
如今我常把己身經驗告訴弟兄,他們也滿信服的,因此我們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許多上級交付的任務都能準時、甚至超前完成,我們的船艦不久前還當選為莒光連隊。
圖6:聯勤總部李正誠上校。
施以「磨練」,自有深意
陳賢:我的工作性質與何艦長相似,都是直接帶兵的軍官,差別是他在海上,我在陸上。
當年選擇陸軍的理由很簡單——黃埔軍校歷史悠久、傳統優良,令人嚮往。但初入伍時的嚴格訓練,曾把我「嚇」呆了。前三個月真是難挨,有理的管教是「訓練」,無理的就叫「磨練」。印象深刻的一次事件是:按校方規定,吃飯時須正襟危坐、二眼平視,有回我不小心瞄了一眼頭頂上的電扇,被教官逮到了。
教官板著臉問我說:「你既然喜歡看風扇,好,我問你,風扇是向左還是右轉?」我那堛器D呢,只好亂猜:「向左!」「胡說,明明是向右,為何說向左?」我趕忙說道:「對,是向右。」「真差勁,身為革命軍人,居然這樣沒有主見!」於是罰我仰著頭看風扇,足足半小時,事後我的脖子都僵了,半天動不了。
當時不敢吭氣,但心中委實有點不服氣,覺得教官有些「小題大作」。但現在自己成為人家的長官,才深深體悟到這些「磨練」確有它的道理——目的在養成軍人「服從」的觀念與習慣。帶兵以紀律為重,屬下若無服從觀念,一個命令下來,有七、八個動作,長官如何指揮作戰?又怎能打勝仗?
圖7:中山科學研究院陳弘毅上校。(鄭元慶/唐根禮)
一心為國爭光,時刻全力以赴
在陸軍官校時,知道有不少學長到國外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回國,令我興起見賢思齊之心,也希望能有機會出國進修,便格外用功念書。畢業後幸運地獲選至美國參加特種作戰軍官班,接受突擊訓練。
當時一起受訓的,共有五、六十位來自各國的軍官,訓練項目有文有武,武的方面包括:伏地挺身(一分鐘卅個)、一萬公尺跑步、戰鬥操演……,文的則為:戰鬥、戰術、戰略……課的講述、問答與演辯等。受訓期間成績不佳者要被淘汰,當時我心中負擔頗重,深怕被淘汰出局給國家丟臉,因此十分用功、賣力,結果以還不錯的成績結業。
(主席:聽說當時的淘汰率高達三分之一,結果您不但通過所有嚴格的測驗,而且成績相當優異,回國後還當選國軍英雄?)
陳賢:事情是這樣的,後來我又有機會至美國華盛頓州立普曼工學院修習電機工程,得到碩士學位。回國後升任營長,並自願請調金門工作。
戍守前方壓力很大,與敵人短兵相接,絕不能有一點疏失。幸好弟兄們團結合作,經常保持高度的備戰狀態與昂揚的士氣,部隊因此當選莒光連隊,我也當選國軍英雄。
(主席:人說每一位英雄背後,都有個偉大的女性支持,您因工作性質所需,長年在外帶部隊,較難兼顧家庭,不知您夫人如何配合?)
圖8:空軍官校陳信雄上校。(鄭元慶/唐根禮)
感謝妻子與袍澤的支持
陳賢:我為人處事有個大原則——做什麼,一定要像什麼!我太太也是看中這一點才嫁給我的。
我自動請調金門時,正值新婚期間;第一個孩子出生、滿月時也都不在家,對妻、子自有無限歉意。但職責所在,當以公務為重。幸好太太能充分瞭解和配合,令我衷心感激。
至於「英雄」的稱呼,我實在愧不敢當。軍事作戰沒有個人英雄,只有成功的團隊。一個團體必須每一份子都具有極高的共識和默契,才能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圓滿達成任務。
中山科學研究院陳弘毅上校。(鄭元慶/唐根禮)
不為近利所惑,堅守研究崗位
李賢鎧:何艦長與陳旅長都是擔任實際帶兵的部隊領導工作,我在國防醫學院當教育長,則屬行政方面的領導工作。
我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六年級實習時,面臨醫學院學生共同的難題:選擇臨床還是研究?一般說來,研究是一條寂寞、漫長的道路,收入也較少,因此大多數人都選擇臨床。但是研究工作比較符合我的性向,我在心中掙扎許久,最後還是選擇了研究。
既想走研究路線,就應繼續深造。可是當年出國進修機會不如今天這麼多,我又無力自費留學,心情相當苦悶。當時的三軍總醫院院長尹在信,建議我參加中山獎學金的甄試,沒想到考上了,便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修習神經藥理學。
拿到博士後,我就回國致力發展所學。當時神經藥理學尚屬新興學門,國內還在萌芽階段。我獲得上級的大力支持,籌建最現代化的神經生理藥理實驗室,利用「電生理」和「離體腦切片技術」研究退熱劑與癲癇治劑。
圖2:基隆海軍醫院院長李安仁上校。(鄭元慶/唐根禮)
凡事盡心盡力,價值感誰也奪不去
去年,除原有的研究、教學工作外,我還擔任國防醫學院教育長的職務,做起行政工作來。
教育長等於是部隊堛滌鶡璈x,舉凡學生的課業、生活、紀律……等大小事情,都須包辦。由於常跟學生接觸,有時會和他們談談己身從軍的歷程與感想,給小老弟們做參考。
毋庸諱言,軍醫工作所受的限制多,工作的調動常身不由己,待遇也不如一般醫生。但我一直認為,工作的價值不該取決於收入多寡或自由與否,而應視其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及本身能否勝任愉快而定。
我常對學生說,既然選擇從軍,就不要「這山看得那山高」。在一個進步的國家裡,行行業業都重要,也都有發展的機會。一個人的前途,絕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肯執著努力,定有收穫。即使收穫不如期望的豐富,那種俯仰無愧的心安,亦是無價的。
(主席:接下來請李正誠上校發言。李上校初、高中都在建中就讀,不知您當時何以決定投筆從戎?)
圖3:國防醫學院副教授葉明陽少校。(鄭元慶/唐根禮)
出國留學增加了見識與專業能力
李正誠:這得歸功我的歷史老師。當年在課堂上他講到南京大屠殺時,講得生動極了,使我熱血沸騰,恨不能立刻從軍報國。後來八二三砲戰發生,更加強我從軍的決心。
我從中正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系畢業後,曾調至部隊、聯勤等單位服務,後來通過國防公費考試,赴美深造。
出國進修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見聞、閱歷多了,思想自然豐富,應對進退的能力也較前成熟;更重要的,是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增加,使我在工作中有信心、也較懂方法。
我以一年二個月修得碩士學位,回國後到兵工廠當技術室主任,從事火砲和彈藥的生產與研究。目前擔任規畫中心的總工程師。
(主席:我們聽說,軍中凡事講求服從、層次,一些意見較多的人,會不會因此成為「異類」,而較難出頭?還有目前軍中的升遷方式如何?)
圖4:三軍總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魏崢中校。(鄭元慶/唐根禮)
軍中已愈來愈公平、開明
李正誠:軍中和我們的社會一樣,已愈來愈開明、進步,長官都受過很好的教育與訓練,對各階層的情況都能瞭解、掌握,不致受到蒙蔽,也有足夠的智慧與判斷能力。他們對服從、肯幹的部下自然歡喜,部下如果有意見,只要言之有物、合情合理、具建設性,也不致被歧視,反而會被重視。
其實在軍中要出頭,和各行各業一樣,必須肯吃苦、肯努力,而且要講求方法,沒有憑空得來的成功,升遷與否都看考績。
軍中為了儘量做到公平,採行輪調制度,每隔幾年,長官就會換過,如此自可避免某一弟兄因長官對他有成見而受到壓抑。因此,人才或許會有一時的失意,卻不會永久被埋沒。
(主席:由李上校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軍中一直在推動實行各種革新措施,使國軍已成現代化的勁旅。今天很高興能由各位的現身說法,得知這些寶貴的訊息,對軍中現況有進一步的認識。接下來請在中山科學研究院工作的陳弘毅上校發言。)
圖1:三峽祖師廟中的浮雕,取材傳統,手法現代。
赴德深造,專攻「破壞科學」
陳弘毅:我是中正理工學院車輛系畢業的,而後考取西德政府提供的獎學金。
我之所以赴德進修,是因為德國的重工業很發達,並素以製造精良的軍備武器聞名於世。
我到德國後,沒想到前後待了十一年。在取得西德國家工程師資格和斯杜特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後返國,到中山科學研究院工作。
我在德國專攻「破壞科學」。所謂「破壞科學」,簡單的說,就是找出機械、器具破壞的原因,以尋出維護之道,並加以適當的修復。本來它在國內屬於「冷門」科學,等我回國後,正逢軍方致力發展國防科技,而中科院是研究精密國防武器的中心,無論設備、人才都是一時之選。我在唐君鉑院長指導下,積極推展「破壞科學」的研究工作。能在這麼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發揮所學,並能直接報效國家,個人覺得實在很幸運。
面對現實,調整方向
陳信雄:我是空軍官校畢業的。當年報考時,以為入學後可整天開飛機,不必念什麼書。沒想到校方對生活管理很嚴格,對課業更是注重。我本來對念書不太感興趣,因此學業根基不太好;但如果學科過不了關,也甭想上天開飛機,只好咬牙努力,慢慢就迎頭趕上了。
好不容易盼到四年級,終於可以飛了。沒想到事與願違——一上機竟覺得頭昏眼花、四肢無力。我居然有「懼飛症」,不能駕機!多年的夢想,就此破滅。
這個打擊使我著實消沉了一陣子,後來只有再度面對現實,試圖改走學術路線。
官校畢業後,我調至部隊服務,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則猛K書,為的是準備托福和公費留學考試。皇天不負苦心人,我考取了,便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專攻航空工程,一拿到博士學位即回母校從事教學工作。
雖然我今日的工作和當年的目標並不相符,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經常想:像我這樣一個出身清寒、毫無背景的人,能有這份自己喜愛、有能力勝任、又能直接報效國家的工作,使我每天都生活、工作得很起勁,心中實在十分滿足與感謝,尤其感謝國家的栽培。
(主席:在人生順逆難料的境遇中,能面對現實,冷靜思考與抉擇,執著用心走出自己的路,實在值得年輕人學習。謝謝陳上校告訴我們這些親身的經歷。此外,社會上一般人對軍人的印象是比較嚴肅、刻板的,請問張中校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
軍人早已不是「老粗」
張鍾潛:不知我會不會是「習焉而不察」?但我實在從不這麼認為。軍人和其他國人一樣,並非另一種「民族」,一般人有的優、缺點,軍人也會有,只不過軍人因工作性質不同,須多受一些限制而已。
以我本身為例,我從中正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系畢業後,曾下部隊,而後出國念管理科學與工程,修到企管博士。回來後曾在國防管理學校當教官,也曾在行政院研考會做過資訊管理處處長。去年六月又回到軍中,負責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的籌畫工作。做過這麼多工作,我想,我大概還不致落個刻板、保守之名。
至於有人會對軍人「另眼相看」,大概是因過去軍人的水準良莠不齊,給人一種「老粗」的印象,其實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的軍人,無論學識、能力,都不比一般公民營機構的員工遜色,本身待遇也調整了,還享有免稅優待,在食、住、醫療等方面也都有保障。
就整個制度來說,軍方現在也把企業化經營的觀念與方法運用到軍事管理上。以「國防資源管理」為例,軍方對人力、財力、物力、資訊與技術的分配運用,無論觀念、做法都十分現代化,除延請專家推動、執行外,還積極培養這方面的人才與師資,這也是我目前工作的重點。
選擇服務與奉獻
李安仁:對剛才張中校所說的,我也有一點感想。所謂:「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而且「英雄不論出身低」,只要能做出具體的成績來,自然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以我來說,從進國防醫學院念書起,從軍十多年來,我一直以穿軍服為榮。目前我擔任基隆海軍醫院院長,一些民間社團,如扶輪社、青商會、獅子會……,都曾主動邀請我加入或去演講,去年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這些不但是對我的個人肯定,同時也顯示軍人形象的提昇。
接著,我想提提從軍歷程中影響我最大的一件事。我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在基隆海軍醫院由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大夫升至主任。一眨眼十年服務期滿,面臨開業或繼續留營的抉擇。
那時正值榮總副院長盧光舜病逝,我前往弔祭,所見所聞皆是師長、同學與病患對他無盡的哀思與感佩。他一生愛國、愛家、愛朋友、愛病人,為軍醫樹立了良好的典範。他曾說過:「當了一輩子軍醫,內心充滿驕傲。我認真盡了本分,深覺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這些事在我腦海中縈繞,我冷靜地思索衡量,最後確定自己願意效法盧副院長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就做了留營的決定。
駁斥臺獨謬論的有力人證
葉明陽:我是李院長的學弟,目前在國防醫學院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並應邀至臺灣大學義務教授免疫學。
我是淡水人,自幼喪母,父親外出工作,我一直跟在祖母身邊。小時候我賣過枝仔冰,也去捉知了、養蠶寶寶賣給都市小朋友,賺一點零用錢。讀中學時寄住伯父家,他們子女眾多,對我卻視如己出;但後來伯父生意失敗、負債累累,我為減輕他們的負擔,就去報考國防醫學院。
某些人念軍校一時不大能適應,但對從小「歷經滄桑」的我來說,一點也不以為苦。我很快就進入情況,而且心無旁鶩。
在求學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師長,是韓韶華教授。他是我國免疫學的開山始祖,學識豐富、教學認真,又善於啟發,是他激發了我對免疫學的興趣。後經國防醫學院蔡院長和韓老師共同推薦,我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
我在美國專攻「融合瘤」的研究,回國後利用此種技術,從事我國常見癌症的研究工作,如婦女子宮頸癌的預防、治療等。
和陳信雄上校一樣,我沒有任何背景,之所以有今天,全賴軍方栽培。記得我在美國讀書時,有臺獨分子誣指本省籍同胞飽受歧視,我以己身的例子加以駁斥,對方立即啞口無言。
軍中醫院有更多學習、磨練與服務的機會
魏崢:我也是李院長的學弟,和葉明陽是前後期同學。畢業後因成績不錯,留校任助教,爾後被分派至三總外科做臨床工作。外科部俞主任見我滿肯學習,建議我專攻心臟外科。
心臟與神經是外科中較複雜的二門,俞主任希望我慎重考慮後再作決定。因為當時心臟外科十分冷門,而且手術麻煩、工作辛苦。但我覺得這是件很具挑戰性的工作,於是決定走這條路。
在三總磨鍊了幾年,後來考取國防公費留學。那時我已即將退伍,而按當時軍中規定,公費出國一年,須延長服務四年,不少急著退伍的同事都自動放棄出國機會。我一心只想多學點東西,就高高興興地去了。
我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臨床醫師學位。當地高手如雲,外籍學生除睜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之外,幾乎沒有動手的機會。我想:既然來了,總不能「入寶山空手而返」,至少得當個第一助手吧。
我每天在教授身旁跟前跟後,一有機會即向他們請益。他們看我虛心好學,漸漸也就願意傳授我許多新技術及新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二年後我取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回國擔任三總心臟外科主任。
雖然軍醫的待遇較差,但我仍很認同自己的工作。這牽涉到個人的價值判斷問題。我覺得軍中大醫院設備好、人才濟濟、病歷多,學習、磨練、服務的機會也多,這都不是金錢收入所可比擬的。況且我是由軍方栽培的,回饋軍中乃是理所當然的事。
將再深入部隊實地採訪
主席:從各位的談話中,使我們對軍中各方面的現況有了大致的瞭解,也深深佩服諸位從軍後力爭上游的精神。
各位學養俱豐、幹勁十足,所表現出來的樂觀、積極、開朗與自信,的確為軍官樹立了新形象。
只可惜今天限於時間,許多話題只能點到為止。為了讓讀者大眾更進一步瞭解軍中的情形,我們將前往各位的工作單位做深入採訪,相信會有更豐盛的收穫。
最後,謝謝各位撥冗從各地、甚至遠從澎湖趕來參加這個座談會,祝福各位更進步、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