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員袖珍的澳門,每年僅有4,000多名高中畢業生,但2007年報考台灣留學的人數卻將近2,000人,比1999年回歸中國前還多。
澳門青年為何嚮往台灣?他們的大學之路有哪些選擇?又有哪些變數?
傍晚4時,放學的學生與正要上班的賭場工作人員一起等公車。他們的年紀相仿,未來走向卻大不相同。
中學畢業了,到哪裡讀大學?
受惠於獨特的歷史條件,這個問題在澳門,常見答案至少有5種。
幸運的澳門年輕人,除了境內的11所大專院校可供選擇,更可跨海到香港、台灣和內地(中國)。如果要走遠一點,除了歐美外,8年前仍在澳門主政的葡萄牙,也會對前殖民地青年們敞開雙臂。
不過選擇過多並不總是好事。特別近年澳門賭業興旺,收入高的賭業快錢也吸引了不少澳門年輕人,他們的抉擇,常得在兩極間擺盪。
2007年5月,「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熱氣驅走了遊客。
東望洋燈塔是東望洋山的3大古蹟之一,2005年澳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燈塔也名列其中。
飄洋過海求學去
在悶熱的酷暑中,距離東望洋燈塔旁僅有10分鐘腳程的粵華中學,2000名學生振筆疾書。考場粵華中學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中學之一,跟台灣大考場景不同的是,這場台灣留學考試的試場外,沒有陪考家長、沒有等著接送考生的汽車,即將飄洋求學的孩子們狀甚孤獨。
提供留學名額給僑生,是台灣長期聯絡港澳僑界感情工作的重要一環。早期,香港學生對於留學台灣的興趣遠高於澳門學生,再加上港生人數眾多,港澳合併辦理的赴台留學生考試,一向集中在香港的珠海大學舉行。
「在那個年代,我們去考試都要先訂飯店,在香港住上兩個晚上,」澳門核數師(會計師)公會理事長梁金泉回憶。
梁金泉畢業於台大商學系,如今除了會計師業務,也獲選為澳門特區政府民政總署的監察委員會委員。長期來往於中國、港澳和台灣的他,深感台灣大學教育的優勢,除了一有機會就廣向澳門青年推薦留台外,每年留台考試舉辦期間,他也會抽空來當義工,順便看看主辦試務的老朋友。
港澳留台學生從以往的香港僑生為主,如今轉變成以澳門學生為主。圖為國立台灣大學港澳同學會學生合照。
中港台消長
相較於他們那一代,今日的澳門考生不需過港考試,方便了許多。
「早期港生多,但現在澳門留台學生人數已超越香港,澳門已在1994年成立了獨立考區。」梁金泉分析,香港留台學生自1990年代開始節節下滑,從1990年的1,499人降到97大限前的331人。其中原因,除了台灣物價逐年增高,費用已直逼歐美、僑生名額縮減、香港本地大學水準快速提升外,近年中國經濟起飛,務實的港生認為到台灣讀大學對未來就業幫助不大。97年香港回歸後,中國大幅放寬港生留學內地的條件和名額更是主因。
「99年澳門回歸中國後,我們原本以為留台學生也會漸次減少,沒想到卻逐漸增加,從2000年的700人不到,2007年報名大學和先修班的人數加起來卻已逼近2,000人,」行政院陸委會駐澳門的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主任陳崇弘指出。
在陸委會一貫的低調做法下,駐澳中心對於招攬澳門學生並未大張旗鼓,但能夠逐年吸引愈來愈多的學生,顯見澳門對台灣大學教育的信心。
「能讀到好學校是主因,」1994年來自澳門的前宏皉瘞岍野峈A務研發部專案經理潘明解釋,包括先修班在內,當年跟他一起報考台灣留學的900多人中,錄取名額高達600多人,且多為學費便宜、水準整齊的國立大學,實在很吸引人。
「比起港澳,台灣的科技產業更是獨具的優勢,」從小嚮往科技業的潘明,來台就讀交通大學資訊系後,更如願進入科技大廠宏痋C從2000年開始,他一路由研發人員往上爬,曾經擔任宏硍}發無線應用的部門主管。
有了梁金泉和潘明等優秀留台校友作口碑,相較於費用昂貴的香港(香港大學2007年學費約為10萬港幣,合台幣約42萬元,生活費另計)、學術環境自由度不佳的中國大陸,以及整體素質仍待提升的澳門本地大學,即使不作強力促銷,到台灣讀大學仍極具賣點。
「澳門每年的高中畢業生僅有4,000多位,2007年報名留台考試的就有2,000人,相當驚人,」陳崇弘說。
2007年2月開幕的澳門地標「新葡京」娛樂場矗立街頭,每到夜晚總是吸引許多觀光客。澳門賭業振興了經濟,也讓年輕人徘徊在升學與就業之間。
台灣招牌──科技與人文
從本地、內地到港、台大學,澳門年輕人高中畢業後選擇多元,「不同的選擇,對生涯規劃將有重大影響,」澳門老牌的華僑報高級記者蕭德釗舉例,澳門公務人員待遇好,「但99回歸後,台灣學歷不被政府承認,想當公務人員的年輕人就不會選擇台灣。」
待遇好、福利佳的公務人員體系足足兩萬大軍,是人口僅52萬人的澳門重要的職業部門,也是許多年輕人主要的目標。政府部門之外,澳門向來熱絡的賭場和觀光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在兩大領域之外,「想進金融、貿易,或是科技產業,澳門就不那麼適合。因前者通常會去亞洲金貿中心香港讀大學;至於資訊、生技和其他高科技產業,台灣則向來是首選,」蕭德釗說。
「一般個人就學,往往會以就業前景為考量,但從整體角度來說,澳門人數少、分歧大的就學選擇,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主辦近年澳門留台考試的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教務長蘇玉龍指出,夾在中港台3方教育勢力下,過往的澳葡政府對於教育缺乏主導權,一方面澳門境內葡文、中葡、英文及中文學校各行其是,另一方面,「屬香港、中國及台灣的3種中文學校系統,彼此互別苗頭,也顯現了不同勢力在澳門的消長。」
「3種繁簡有別、用詞也各有不同的中文教育,或許困擾但問題不大,可是倘若歷史也有3種解釋,像8年中日抗戰勝利究竟是誰的功勞?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如何界定?葡萄牙殖民對澳門的功過如何?等等,就不能等閑視之了,」蘇玉龍替澳門青年擔心,「史觀若不同,澳門年輕人如何營造共同的歸屬感?」
「一方面,澳門年輕人是幸運的,大學入學有多元選擇,」粵華中學一位老師說出心聲,中港台及葡萄牙均向澳門招手,吸走了不少家境好、程度好的學子負笈異鄉,「但,程度較好的學生全部都被外人吸走,難怪澳門自己的大學水準上不來。」
更深層來看,「回歸後,澳門社會一直在談自主和認同,但如果教育自主權旁落,下一代菁英四散,又怎麼可能建立自主和認同感?」這位老師質疑。
自從1999年回歸中國大陸,澳門留台學生人數不減反增。圖為澳門入關港口。
回歸新議題
當兩天的考試接近尾聲,學生魚貫走出粵華中學大門的同時,午後的太陽仍然高掛。在小城另一端,同樣年齡的青年搭著公車,而他們的一天才剛要開始。
走進2007年2月開幕的新葡京大樓,258米、52層樓的大樓已成本地新地標,尤其夜幕一掛,新葡京頂上巨大的金蓮花馬上光芒大放,成為夜色裡的主角。
開放賭牌4年,澳門的人均GDP在2006年寫下2萬8,436美元的歷史新高;與2002年開放新賭場執照前相比,足足翻長了一倍。
賭業帶動經濟和就業本是好事,但這兩年來高中生一窩蜂往賭場跑,卻令澳門知識階層搖頭不已。
「算算賭檯,2007年全澳門達到3,102張,比起2000年前成長了4倍,」蕭德釗說,「賭檯多,看檯的人力需求也急增,結果招進去的幾乎都是高中生。」
魚貫等在員工專用通道外,叼根煙等著上班的「荷官」(負責在賭檯上發牌的侍者)大半面孔稚嫩。「荷官」不需特殊技能,不需大學學歷,搭著近年賭業興盛職缺多,高中畢業甚至半途輟學的他們,輕輕鬆鬆就拿到潘明在台灣宏皉P等級的薪水,但長期來看,這不僅是人力的嚴重錯置,也為澳門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說來這是政策上的失誤,」蕭德釗說,特區政府用擴大賭業來提振經濟和就業,但是在人力上卻未作好規劃。
面臨龐大的人力需求,博彩業曾群起要求澳門特區政府輸入外地勞工,但特區政府均以保障本澳居民的充分就業為前提而堅拒,尤其是高薪荷官的職位更不願輕易釋出。
在原有服務於公務系統和觀光賭場行業的中堅人力挖角不易、外勞又不可得的情況下,越炒越旺的賭業開始把手往下延伸,「再加上高中生生嫩的臉蛋,背景單純訓練容易,自然就成為賭業的最愛,」新葡京一位公關經理表示。
前途化為賭注
根據統計,博彩業平均月薪近1.5萬元澳幣(合6萬元臺幣),足足是澳門平均工資的2倍。「當你高中一畢業就能拿到這種薪水,又怎會想去讀大學,領那種一個月不到一萬澳幣的薪水?」潘明指出。
對照工資更低、只約一萬多元台幣水平的零售業和製造業,澳門賭場不僅起薪高,調薪也驚人:2006年各大賭場薪資調幅高達24%,「除了學生紛紛輟學進賭場,現在連小吃店都請不到人了,」著名古城區「大三巴牌坊」前的老街,一位打算收掉生意的麵攤老闆說。
賭業向下招手的同時,對於輟學或是未升學就加入賭業的學生人數,澳門主管單位卻是晦莫如深。但根據一位高中老師的估計,「連同短期打工的中輟生在內,2007年以來,拿著父母同意書加入賭場的年輕學生人數,可能高達800人!」
無論是看管抽獎機還是站上百家樂台上發牌,小小年紀看慣賭客一擲千金,也早早學著出手闊綽。
「在過往,澳門雖也以賭業為招牌,但是葡澳政府卻在政策上做了很好的防護,」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高天賜舉例,公務人員不能進賭場,唯一開放的只有春節放假3天,一旦抓到違規就嚴懲。
「澳門的公務人員紀律雖然不若香港嚴明,這個規定卻有如天條,少有人敢以身試法。」
著眼於避免政商勾結毀了金雞母,葡澳政府對於公務員立下重則;至於賭場員工同樣有「不能下場賭」的禁令,不僅不能在自家工作的賭場賭,連別家賭場也不能踏入。但這幾年,在賭場默許下,這條線已逐漸模糊,「首當其衝的,自然又是年紀輕、自制力弱的高中荷官們。」
「開賭是一條不歸路,每當有台灣官員來澳門考察賭場,我就會帶他們去賭場看看年輕的荷官們,」梁金泉說,「大家看到澳門開賭的獲利,但對於賭場改變了澳門年輕人的事實卻視而不見。而這個問題不解決,以後對澳門的影響將是長遠的。」
更溫柔的擁抱
2007年來投考台灣留學的學生當中,就有幾位曾在賭場工作過的「老」畢業生。
「我被開除後,其它賭場都不願意用我,」一位考生抱怨。拒絕說明被開除原因的他指出,客戶小小的抱怨或是一個小失誤,都可能成為賭場開除員工的藉口。
被賭場開除後,他在家中度過了晦氣的一年。2007年5月他決定臨陣磨槍來考試,「碰碰運氣吧,能到台灣讀書最好,至少沒有人知道我被賭場開除過。」
他的語氣老成,臉上流露的卻是徬徨。這種徬徨,特屬於面臨多種選擇的澳門年輕世代,他們命定要和迎上歷史劇變的澳門一起接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