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符讀者需求,多方詳加考量
現代本希望能達到普及的目的,儘量避免宗教術語,使信徒和非信徒都能閱讀。假如非用術語不可時,也一定要在附錄的「名詞淺註」中解釋清楚。為了普及,文體亦儘量做到雅俗共賞,務期使文雅之士讀來不覺太俗,一般讀者讀來也不會覺得「高不可攀」。
聖經是「經」,所以基督教人士要求聖經的翻譯要忠於原文。舊約的原文是希伯來文和部分的亞蘭文,新約的原文則是希臘文。參與翻譯工作的人員們,都把忠於原文當作第一要務。
但是,如果把聖經原文一絲不苟地翻出來,並不能算作上好的譯文,因為過於忠實原文,就無法做到忠於讀者。必須兩者兼顧,才會有人讀,才能對讀者有益。聯合聖經公會是一個世界性的組織,它主持了許多譯經工作,也發展出一些翻譯的原則,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採取:準確、靈活而有效的譯法。這種譯法並不是刻板的、用字典和文法來翻譯,而是經過「消化」以後,把原意全部表達出來。
一般翻譯文章難免會有譯文的風格,為了使讀者易於閱讀,在忠於原文的原則下,翻譯委員們做了一些有關文體方面的決定:
聯接詞——聖經原文中有許多如今看來已無多大意義的聯接詞,新譯本已酌予刪除。
代名詞——聖經原文有許多代名詞,它們第一、二、三人稱的複數,因各有專詞,不顯得繁複;但是中文不斷出現「們」字,就不是好的文詞,如今已儘量減少「們」字。
動、名詞互換——最理想的翻譯,應是動詞譯成動詞,名詞譯成名詞。但是為了中文的通順,譯員把某些動詞譯成名詞,某些名詞則譯成動詞。
口語化——聖經不僅是一本「看」的書,應該也是一本「朗讀」的書,在讀的時候不順口,或可能引起聽覺上誤解的字,都予以注意和避免。
美與雅——譯員們認為簡單就是美,一些平直無華的句子就有它的美。至於雅,譯員們將舊約中許多詩體文字都已恢復詩體,其間應有不少雅的成分。
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除了文體之外,另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標準化」。譬如:採用一般通用的標點符號,度量衡一律折算成萬國公制,地名則採用國立編譯館編訂的「外國地名譯名」和報紙的譯名……。
旅居美國,趕回國來參加「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出版感恩禮拜的許牧世教授說,在執筆翻譯現代本之初,對翻譯文體、遣詞用字如何求其允當,確是煞費苦心。譬如「和合本」詩為二十三章有「義路」兩字——現代本譯為「正直的路」。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十一節「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現代本譯為:「然而,在主裡,男女互相倚賴,彼此需要」。「和合本」找不出適當的字而借重音譯的詞句很多,如馬太福音第五章二十二節的「拉加」、「摩利」,現代本譯為「廢物」、「蠢東西」。約翰福音第十一章十六節的「低士馬」,馬太福音第六章廿四節的「瑪門」;現代本譯為「雙胞胎」、「金錢」。
「瑪門」是希臘文的譯音,許教授說,有些老信徒讀到「你不能服侍上帝,又要瑪門」時,就未必瞭解「瑪門」是什麼。新譯本則說:「你們不能同時作上帝的忠僕,又作金錢的奴僕。」一目了然。此外,「和合本」中一些國名如「士班讓」,現代本譯為「西班牙」;地名「居比路」,譯為「塞浦路斯」,也更符合了當前國人閱讀習慣。
十月卅日晚間的奉獻感恩禮拜中,代表現代中文譯本聖經翻譯委員會的周聯華牧師、駱維仁博士與許牧世教授均曾出席,接受參加禮拜的信徒對他們九年來辛勤工作所表達的感謝與敬意。
更有助於基督教義的宣揚
聖經公會主任蔡仁理牧師說,近幾年來,國人喜愛閱讀聖經的人似乎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這與蔣公生前重視宗教、喜讀聖經、國人受其精神感召很有關係。
蔣公曾以總統用箋書寫:「我甚喜悅勸人讀習聖經,因為聖經就是聖靈的聲音,發揚上帝的公義和祂的慈愛,世人救主耶穌基督捨身流血,拯救一切信祂的人,祂的公義,使邦國高舉,基督是一切自由的磐石……。」蔣公在證道詞中也曾說過,我們人生應該要徹底研究明白的,有三個問題,第一是宇宙的真理,第二是生命的意義,第三是人生當行的道路。他認為,信宗教,讀聖經,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的出版,當更有助於基督教義的宣揚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