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是最後一哩路
智慧建築的運作透過「偵知→顯示→連動」,其中監控系統具重要角色,安置在建築中的各類系統,最終需要彙整在一平台介面,其需整合的系統多達數十類,要監控的節點從數千到上萬都有。
成立於1992年的永錄自動化公司是國內做智慧建築監控的老字號,總經理陳勇誠曾參與台灣第一棟智慧建築—— 台電總處大樓的監控系統專案,之後獨立創業。
多年來,永錄的實績包含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台灣大學圖書館等;並在2018年,獲得「亞太地區優良智慧綠建築暨系統產品評選」「系統產品類」鉑金獎;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年獲得「設計類」鉑金獎的群光智慧綠能大樓,和獲得「既有建物改造類」鉑金獎的台灣電力公司總管理處大樓,均採用永錄的監控系統,對此,協理林翠玲表示:「群光智慧綠能大樓是全新的案子,需要監控的節點多達24,546個,難度很高;而台電大樓中央監控系統的汰舊更新,十幾年來也一直是我們公司在照顧,這一新一舊的案例,讓這次的獲獎別具意義。」
從台灣監控萌芽階段即投入專研,陳勇誠解釋其中的門道,「我們的強項在於整合,智慧建築監控要整合數十種系統,如火警主機、冰水主機、數位電表、不斷電設備、門禁管理系統、公共資訊系統、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等等,這當中不一樣的廠牌有各自的傳輸介面、格式,我們都要想辦法把訊號收集進來,才能做整體的連動。」他再舉例,以往的火警系統與監視系統是分開的,現在可以整合一起,即是當火警警報響起時,監視的攝影機畫面可以即時追蹤顯示起火點影像,了解是否為誤判,這智慧又高了一階。
探究了那麼多原理,我們想要看看智慧建築實際怎麼運作,卻怎麼只能看到一間中規中矩的中控室,協理林翠玲將監控系統以傻瓜相機做比喻,細節都藏在程式裡了,不用自己去設定白平衡、光圈、快門等等的參數,就能夠拍出一張好照片,這個比喻讓人秒懂。
「其實,智慧建築是一個服務系統」,温琇玲說。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還將有更多新穎的技術被引入建築裡,但是到最終端與人相連接的一哩路,還是要靠設計者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營造出友善的人機介面,讓操作得心應手,如此才有智慧、永續、節能的未來。
台灣電力公司總管理處大樓獲得2018年「亞太地區優良智慧綠建築暨系統產品評選」「既有建物改造類」鉑金獎。
永錄自動化公司總經理陳勇誠投入國內智慧建築監控鑽研多年,曾參與台灣第一棟智慧建築——台電總處大樓的監控系統專案。
透過智慧建築的手法,讓建築走向節能永續,已是未來的趨勢。(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