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文脈絡

連寶猜

連寶猜

文‧蕭容慧  圖‧簡永彬

1987 2月

連寶猜1987。(簡永彬 文.蕭容慧)

光看外表,連寶猜是一個豐腴、開朗、無憂無慮的小婦人。其實原本也是如此,但自從她無可救藥愛上泥巴後,「就變得神經兮兮起來了!」

沒辦法,「愛」本來就是一件既快樂又痛苦的事,即使對方是泥不是人。「我覺得泥土渾厚、純樸,質感好又帶點趣味,與人最親切」,玩陶之前,連寶猜從沒想到可以此維生,只是單純的喜歡。

銘傳商專設計科畢業的她,曾隨陶藝家邱煥堂學陶、林葆家習釉;又嫁了一個作陶的丈夫陳秋吉,如此一來,不作陶,那才奇怪。

「我想表達人生喜怒哀嗔的情緒和百態」,連寶猜說。過去,二個寶寶還小,她在洗尿布、餵奶之餘,勉強搶出作陶的時間,「那時心態很嚴肅,構想又充滿憂患意識,很辛苦。」

一邊看小孩、一邊思考;一面玩泥、一面過日子,難免有點「脫線」。

有回她上雜貨店買了二百元的東西,給了一張千元大鈔,沒等人找錢抱著東西匆匆就走了,「那時我正在思考一件作品呀!」

幸好那是熟悉的老店家,老闆知道這名女子會再上門。終於她來了,「這次買東西不必付錢了,我還要還你幾百塊呢!」老闆忍住笑。連寶猜開心得很,「好像自己賺到了!」

幸好日子沒出什麼大紕漏。孩子在這樣的媽媽訓練下,頗具獨立精神,有時連寶猜和先生熬夜工作,兒子會自動起床、上學。經過調教,兒子會在每年爸爸的生日,送上自己做的陶盤祝賀,表示「教育成功」。

孩子大了,連寶猜彷彿卸下無形的桎梏,「現在很能放鬆自己,隨心所欲地作各種色彩的試驗」,她形容目前的自己,經過許多滄桑與歷練,反能有豁然開朗的圓熟。

「玩陶雖然快樂,但也有很多迎面的痛擊。泥土加上火的化學變化,很難掌握,無法百分之百成功,挫折感很大。現在技巧較成熟,也想開了——同樣要面對無法控制的命運,為什麼不快樂點?」於是,隨興、隨緣,成為她的人生哲學,雖然創作時心態仍是認真、敬謹,但她的作品中已出現更多的溫馨、歡樂。

作陶外,看書、畫素描、寫作、聽音樂,把她的日子填得滿滿的。「此女子野心不小!」朋友打趣:幸好夫妻同行,否則她會被「登報作廢」。

對陶、對人生,連寶猜真個是「情到深處無怨尤」。這名女子的紅塵心事,說複雜很複雜,說單純,其實也很單純。

(簡永彬 文.蕭容慧)

(簡永彬 文.蕭容慧)

(簡永彬 文.蕭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