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推出一具新型態電子書閱讀器──Kindle,未演先轟動,上架後5個半小時即銷售一空。
這款劃時代商品最吸引人之處,是下載電子書時不需連接電腦網路,而是透過與Sprint等3G電信業者的合作,只要在手機收得到訊號之處,即可進行無線下載,下載一本書的費用只需9.99美元(約台幣330元),是美國書本售價的1/3。
一年之後,二代產品Kindle 2出爐:更薄(不到一公分)、更輕巧(不到300公克)、儲存量更大(從200本擴充為1,500本),而藉著亞馬遜電子書庫的優勢,可供下載的書籍量更超過24萬本。雖然仍是黑白螢幕(16灰階),售價也與第一代差不多(359美元),但仍再次成為北美地區耶誕節最暢銷的禮物;供不應求下,還促使電子書另一巨擘Sony順勢推出更新一代的新力閱讀器「PRS-700」。
新熱銷品電子書閱讀器的主結構是「電子紙顯示器」(ePaper display),而目前獨家供應全球90%以上電子紙顯示器的台灣元太科技,則成為眾所矚目的新焦點。
圖書館裡森嚴羅列的書架消失了,只有服務台與電腦中心;學生們不必再飽受書包沈重之苦,書看累了還可以用「聽」的;家庭書房不再有死角積灰的成排書櫃,可以放手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愛書者不必為了查閱資料翻箱倒櫃,只需輕輕按鍵就能叫出藏書;最高興的是常出差的跨國企業主管們,不必再為長途飛行浪費時間而煩躁了……。這樣的浪漫閱讀新世界,或許很快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事實上,利用手持式電子裝置來下載資訊並不是新點子。近年在電腦全域化(或稱普存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目標下,包括筆記型電腦、PDA、手機等大廠莫不積極投入。只是它們各自受限於原本用途,很難讓人讀起來稱心如意,直到專為愛書者量身打造的Sony Reader和Amazon Kindle問世後,電子書的前景才逐漸確立。
根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消耗約194公斤的紙張,相當於砍掉16棵大樹。以電子紙代替木漿製紙,可以減少人類濫砍森林,減緩土壤流失與地球暖化的危機。
塑膠薄片上的「電子墨水」
「電子書當初開發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起來的感覺和看書一樣。」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表示,一般採用液晶顯示器的筆電螢幕,在微弱光源或大太陽底下都會看不清楚;視角如果太偏斜時,畫面則會出現扭曲;萬一不小心摔在地上,螢幕裂痕絕對會讓主人大為痛心。而這種種缺點,在「電子紙顯示器」上都可以克服,無怪乎本質為軟性顯示器的e-Paper,已被視為未來資訊產業的新靈魂之窗。
元太生產的電子紙是一種「電泳式顯示器」(electrophoretic display,EPD),這是1990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Joseph Jacobson研發出來的嶄新技術,後來衍生成為E Ink公司。
不同於主流平面顯示器TFT-LCD是以玻璃基板、液晶及背光模組等為主要結構,電泳式顯示器是在塑膠薄片上塗滿類似膠囊狀的微小球體(即e-ink,電子墨水),膠囊內裝的則是正電荷白粒子和負電荷黑粒子。這些粒子受到不同電場驅動時,會產生不同的群聚狀態,可藉此顯示出或黑或白的效果;如果將黑白粒子改為其他顏色,也可以呈現彩色畫面,只是目前技術還不成熟。
因為是以塑膠薄片為基板,所以電泳式電子紙名副其實,不僅像紙一樣地輕、薄,還能捲起來帶著走(稱為「可撓性」)。
除電子紙外,確定以利基商品為主要發展策略的元太,所生產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將運用在航太、船舶等儀表螢幕,及電視攝影機等領域。
不耗電、不傷眼
又因為EPD屬於反射式顯示器,就像一般紙張一樣,它本身並不發光,既不需要發光機制也不用背光源,不但省下大量的電,而且畫面不會閃爍,手不釋卷的愛書人即使長時間盯著EPD,眼睛也不會酸痛乾澀,它只要有外來光源就可以閱讀,在陽光下也不會反光,一樣看得很清楚。
而且,就像墨水可以經年不褪色一樣,EPD更大的利基,在於導入了「雙穩態」(bistable)特性。
所謂「雙穩態」,是指採用的介質有記憶能力,如果沒有特定訊號觸發的話,它就會一直停留在原有狀態中。換句話說,電子紙頁面在靜止時不需要耗電,只有頁面更新(翻頁)時才需要以電壓驅動。也因為非常省電,故充電一次可以翻頁7,000-8,000次,即使帶著它去旅行,也幾乎不用擔心一本書看到一半時正好沒電!
市調公司In-Stat預估:2013年,全球電子書閱讀器的出貨量將躍增為3,000萬台。圖為Amazon Kindle,與Sony Reader,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兩大商品。
off-line 虛擬書城
其實,電子書並不是什麼新奇產物,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已現身在東京國際書展上。當時由日本廠商主推的電子書閱讀器,造型類似PDA,黑白的液晶螢幕相當陽春,並不受消費者青睞。
1990年代初期,全球資訊業二大巨擘──微軟與英特爾聯手,發展多媒體電腦,並與許多重量級出版社合作,例如英國的Dorling-Kindersley、美國的藍燈書屋等,共同投入教學光碟的開發,台灣的遠流出版、光復書局等也紛紛響應;同一時期,「中文電腦之父」朱邦復推出「倉頡電書」,也曾蔚為話題。
只是誰也沒想到,90年代後期異軍突起的網際網路,掀起了網站、網頁架設的熱潮,全球網友樂於免費分享資訊,因而中斷了光碟電子書的美好前景。
隨著網際網路便利性與共享性的日漸發展,光碟書不再享有資訊提供上的優勢,但全球的3C大廠仍對開發電子書閱讀器存有興趣。例如:新力的eBook閱讀器、松下電器全彩的電子書,甚至台灣歌林也曾推出售價6,900元台幣的i-library,可儲存約500本書,但因採用背光源式顯示器,不利愛書者長時間閱讀,銷售不如預期。
現在熱銷的新世代EPD電子書,除了可滿足輕薄、省電、耐摔、容易攜帶、利於長時間閱讀等需求外,以Amazon Kindle為例,本身還內建有無線通訊系統,可直接連接亞馬遜網路書店,不再受限於網路cable 或WiFi熱點,且不需支付無線系統使用費及傳輸費用;下載一本書的時間平均不到一分鐘,讓喜歡閱讀新書的人,能享受虛擬書店隨時在側的方便。
市調公司In-Stat預估:2013年,全球電子書閱讀器的出貨量將躍增為3,000萬台。圖為Amazon Kindle,與Sony Reader,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兩大商品。
書店找不到,只有Kindle有!
就像紙張一樣,電子書閱讀器只是一種載具,而上面能呈現怎樣的內容,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近年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數位典藏」計畫,將大量書籍與歷史文獻轉為電子資料庫,為電子書的內容供應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已愈趨週全,各種授權方式則更靈活,如蘋果i-pod已成功讓音樂出版者及創作者出讓音樂給用戶付費下載。Kindle 2推出時,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更親自跨刀站台,宣布新小說《Ur》將以不出紙本、不止網路的Kindle獨家販售方式推出,引起出版界高度好奇,也引發「金」迷們是否要掏腰包購買Kindle的掙扎。
6年前即致力於「數位藏書」的亞馬遜,至今已擁有24萬5,000本可供下載的書籍,此外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及「法文世界報」等12家世界知名報業及雜誌,也已陸續加入。最近亞馬遜又推出大尺吋(9.7吋)、號稱「電子報紙」的Kindle DX,可以讓讀者更輕鬆地閱讀報紙,也被視為報業重生的重要希望。
至於電子書的另一大玩家──Sony Reader,雖只有10萬冊數位藏書,近日卻積極與Google合作,希望能開放其圖書搜尋中的50萬種無版權或無專利的「公有領域圖書」,以供使用者下載。
元太認為,電子書目前的技術成熟度仍屬「小學畢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觸控面板、藍芽、無線上網等技術,仍待整合、發展。
永豐餘:從傳統紙到電子紙
閱讀器的便利性與內容的豐富性,成就了現今電子書的熱賣,然而這一切,還是要拜「電子墨水」e-ink的問世。劉思誠認為,e-ink的地位就如同電腦領域的Intel,是掀起電子書熱潮的主要關鍵。
然而,「電子墨水,一般人看不見也摸不著,必須藉由面板顯示器的控制,才能顯現出來。」劉思誠指出,1997年E Ink公司成立後,曾與飛利浦等多家廠商合作,卻遲遲無法量產。而嗅出電子紙未來潛力的劉思誠,4年前獨排眾議,併購了飛利浦電子紙部門,在與E Ink緊密合作下,成功開發出適用於電子墨水的塑膠基板,因而成為現今全球電泳式顯示器的獨家供應商。
說起元太與電子紙的結合,似乎是冥冥中命運註定的。
16年前,台灣紙業大廠永豐餘,眼見新一波資訊載具──液晶顯示器──正待起飛,於是投資成立了元太科技,成為台灣設立第一座TFT LCD廠的面板業先驅。但始終只有一座2.5代面板廠的元太,很難在低價、量大,且競爭激烈的代工環境下生存,以致出現了長達11年的虧損。
現任永豐餘集團副總裁、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原本在美國自創電腦公司,10年前,應永豐餘總裁何壽川之邀,回台整頓當時經營績效不佳的元太科技。
他發現,元太身為台灣最小的TFT廠,競爭力不足,又面臨唯一客戶市場──日本──經濟疲軟,因此陷入險境。他決定調整市場策略,力求分散到韓國、台灣及大陸,2年後便以可攜式DVD產品異軍突起,業績也大幅躍升10倍之多。
電子紙在拔掉電池、無電力的情況下,可以出現一個影像,其畫面至少可維持2個月以上,猶如印刷品一般。
尋找利基市場
好景不長,元太雖然率先開發7吋中尺寸面板,但看到有利可圖,多家大尺寸面板商也紛紛加入戰局,難抵大廠競相削減毛利的元太,再度身陷苦戰。劉思誠幾經考慮,認為以元太規模小而靈活、技術精進且擅長少量多樣生產的特性,不適合在紅海中廝殺,不如走利基型市場。
「因為元太的工廠小,可以把實驗室的技術直接搬上生產線試產甚至量產,而沒有太大的成本壓力與風險。」劉思誠解釋,利基性市場雖然量不大,且需要投入研發經費與人才,但一旦通過測試、磨合而成為供應商後,就不容易被取代替換,也可以避免受到太大的景氣供需波動。
決定特殊化產品走向後,元太鎖定了必須有高穩定度、耐高低溫、耐高壓、具防水性、不反光等需求的商品,例如航空駕駛艙、潛水艇與船艙、汽車駕駛、電視台攝影機視窗等特殊的液晶面板,都是單價高而品質要求極嚴格的。去年元太電子紙隨著大陸民族品牌「漢王電子書」登上「神州七號」進入太空,正可證明元太的顯示器品質優異。
改變經營策略後,元太主要產品分為消費性電子、手機市場及利基市場產品;2005年併購飛利浦電子紙部門而切入EPD領域、並順利於2006年導入量產後,更逐漸調升利基產品的比例。
2007年底,Kindle一炮而紅,讓元太當年營收躍升為新台幣116億元,毛利率近21%,獲利較之前一年成長超過了5倍。
隨著電子書的熱銷,只有一座面板廠的元太,得供應全球大大小小近20家電子書廠商、9成以上的EPD,產能不敷所需是眾所皆知的。為此,劉思誠在2007年併購韓國的Hydis,並取得其旗下 2.5代、3代及3.5代等3座面板廠,將產能一舉擴增為4倍,躍居台灣中小尺寸面板廠之冠。
元太接手Hydis後,緊接著就遇上金融海嘯後的全球景氣冰河期,本業雖仍賺錢,但2008年的整體營收卻出現了大幅虧損。不過劉思誠認為,Hydis擁有獨家的AFFS技術,可以讓液晶面板在陽光下仍清晰可見,非常適合運用在車用或航空用等多項高毛利產品上。而經過調整後,自今年3月開始,Hydis的部分產能已轉向生產EPD電子紙,原本閒置的產能逐漸動起來了,未來的效益很值得期待。
可以彎曲不破裂的電子紙,會不會是下一世代的閱讀載具?各方均寄予高度期待。
軟性顯示器時代來臨!
在節能、省電、低碳救地球的環保訴求發燒之際,符合環保要求的EPD電子書也將引爆熱潮,但因尚未進入商品成熟期,多數消費者對電子書的優點仍然十分陌生。
「政府應該思索,現在正是引導國人進入電子書閱讀器的時機。」劉思誠觀察,中國大陸在多年前思考如何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時,就已把電子書列入考量重點;在歐美也有大學生開始用電子書來取代書本,台灣若能有政策鼓勵,電子書閱讀器的相關產業也可以適時起飛。
目前電子書閱讀器螢幕的標準尺寸是6吋,大小恰如一本書,雖然元太還有8.1吋的產品及4,096色的彩色電子書面板等著上市,加上亞馬遜也剛推出了9.7吋的Kindle DX,但劉思誠認為,在可折疊的產品還沒有問市前,6吋應該是電子書的「終極尺寸」。「太大尺寸的電子書不容易攜帶,讀者最喜歡的,還是可以放入西裝上衣口袋或女士手提包的電子書。」
展望未來,克服了全彩顯示、大幅度撓曲、靈活觸控、以電子筆劃線做筆記等各種技術瓶頸,並像紙張印刷一樣採取大張、低成本的「捲對捲」方式生產後,「軟性顯示器應用的範圍,將會越來越寬廣!」
劉思誠表示,除了電子書閱讀器外,小至賣場中的電子標籤、腕錶、情境戒指(可隨心情顯示不同圖案的戒指)、情境壁紙,大至大型的戶外廣告看板等,都是未來EPD的明星產品。
形勢大好,百家爭鳴
電子紙顯示器的錢景看好,一般預測全球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2.6億美元,大幅跳升至2015年的21億美元,也讓更多面板大廠積極投入、搶食市場。
除了韓國大廠LG飛利浦和三星外,日本富士通正努力開發一種全彩的「膽固醇LCD」電子紙技術,台灣的台達電也於去年宣布和日本輪胎大廠普利司通合作,以另一種「液態粉式顯像技術」切入電子紙市場;面板龍頭友達集團內的佳世達,則宣布投資另一家電泳式廠商SiPix。
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廠會不會後來居上,影響元太的「先發」地位?
「我們還是有優勢的!」劉思誠篤定地說,元太在電子紙領域耕耘已有5年,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製程經驗是別人難以匹敵的。而除了Hydix新產能的加入外,最近元太又以2.15億美元(台幣70億元)併購了最重要的上游材料廠E Ink,取得了E Ink的全部股權、關鍵技術和所有專利,可謂在電泳式顯示器領域已立於不敗之地。
垂直整合後的元太,既有EPD原創技術,又有製程優勢及足夠的產能,小兵不僅日漸壯大,且影響了新一代資訊熱銷產品的走向。成果如何,值得期待!
實收資本額 新台幣 74.8 億元
總營收 2007年為新台幣116億元
主要產品 電子紙顯示器(EP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TFT-LCD)
企業排名 台灣科技100強第32名
台灣科技百強投資報酬率前10大之第5名
全球據點 總部台灣、中國、美國、韓國
專利數目 135個
市場佔有率 2008年電子紙顯示器全球市占率90%
全球員工數 約5,000 人 (元太集團)
企業集團 母公司為永豐餘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