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與特色遊具的拔河
其實,在與市府的協調會中,官員們提出必須依法行政的解釋,給了這些熱情的媽媽們當頭棒喝:「遊戲場的設施必須遵守中央的法規CNS!妳們要我們違法嗎?妳們要枉顧兒童的安全嗎?」
為了符合官員口中「安全」的規定,這些媽媽們打點完家務後,熬夜研讀有關遊戲場的法規,並成立線上小型讀書會。同時網羅不同領域的朋友,找英文好的翻譯國外的文獻,找職能治療師與兒童心理師提供有關兒童心理、幼教等相關知識,求教建築、景觀的專家學習看設計圖。
林亞玫與張雅琳因此號召有志一同的媽媽們成立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以專業的知識與數據,要求政府興建符合在地需求的兒童遊戲場,而且兒童遊戲的空間要能有效提供孩子在不同身心發展階段中,所需的體能鍛鍊、感覺刺激和情緒支持。
透過網路的宣導與串聯,林亞玫說,有一個感動她的時刻。2016年底市府在中研公園會勘時,從中研院有十多人走出來,這是第一次她看到在地居民站出來,拒絕罐頭溜滑梯,共同參與遊戲場的改造。公燈處在這裏設置了兼顧不同年齡層的沙坑、圓盤型盪鞦韆、極限飛輪、搖搖馬、旋轉搖搖杯等各式遊具,以及台北市第一座取代黑色橡膠地墊的人工草皮。
林亞玫說:「我們要的不只是磨石子溜滑梯,或是一個盪鞦韆,我們要的是一個適合孩子的遊戲空間。」特公盟更希望公部門與設計師在規劃時納入「兒童的參與權」,聽聽兒童的聲音,了解他們遊戲的方式,設計符合兒童需求的遊戲空間。
以「沙坑」為例,從公部門的角度,沙坑常有貓狗來大小便,下完雨後更是不易維護。但對孩子而言,玩沙很療癒,堆沙可以發揮創造力。
為了把「沙坑」的重要性說清楚,特公盟因此請兒童心理師江淑蓉寫文章、投稿,她提到:「孩子在玩沙的世界裡可以發展自我、轉化情緒、激發創造力,沙可以接納孩子的一切,把他的內在世界建構表現出來。」再拿文章去與里長與公部門「理論」。
負責翻譯國外文獻的李玉華說,翻譯許多國外的文章,並且接觸國外倡議兒童權利的組織後,更加肯定「玩」對孩子身心能力完整發展的重要。
為了更了解國外的作法,特公盟的夥伴媽媽們,連出國玩,也把國外的遊戲場列為必玩的「景點」之一,帶著小孩一起去「考察」遊戲場。這樣的衝勁也感染了新北市的公務人員,出國玩,也順便「玩」外國公園的遊戲場,樹林區東昇公園以彩色織網設計兩層樓的主滑梯,就是承辦單位參考日本沖繩公園做出的成果。
特公盟成員到國外考察各式特色遊戲場,圖為英國倫敦巴特西公園的遊戲場,有「森林系」的特色。(特公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