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臟是什麼?
顧名思義,人工心臟就是指能夠植入人體且完全取代心臟功能的機械裝置。它的外形仿造人心,外表由特殊塑膠製成,瓣膜則以特殊碳化合物為原料。由於是「空殼子」,不能自己搏動,所以需藉助體外的「心臟推進器」,將空氣壓縮進入人造的心室中,推動血液循環。
為何發明人工心臟?
儘管心臟移植已經非常進步,但即使在捐贈器官風氣很盛的歐美,也常有急性心肌衰竭病人因找不到適合的捐贈而枉死的情形。此時人工心臟不失為非常好的代用品,若能植入人工心臟、暫時撐持,等到有適合的捐心者再進行心臟移植,病人將可有近百分之五十的存活機率,強過束手待斃。
人工心臟如何植入人體?
病人麻醉開胸後,接上人工心肺機做體外循環,再取下人心,植入人工心臟,以電腦程式控制其氣動系統,並由監視器調整及監視人工心臟的各種變化。
鄭國琪主任表示,由於這項手術要多出接合人工環套的工作,且以人體軟組織來縫合硬的人工材料,在困難度及耗時性上,都超過普通的心臟移植。
人工心臟與移植人心之比較?
人工心臟植入體內不會產生排斥,是最大優點,但它的缺點卻遠多於優點。
首先,病人從胸腔內透穿出兩根管子,銜接在重達廿公斤且需插電的「心臟推進器」上,因此病人的活動範圍也只能以管子為半徑,是不折不扣的「只能生存、不能生活」。而且管子連接體外,也使胸腔發生感染的危險性增加。
其次,血液在人工機器裡跑久了,可能產生血球破壞後的溶血現象。再加上人工心臟表面畢竟不如人心光滑,容易出現血塊、形成血栓,若血栓發生在腦中,則會引起中風,因此病人須服用抗凝血藥。這正是人工心臟不能長期使用的主要原因。患者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盡速找到人心,進行移植才行。
另一項較為「人性」的顧慮是,人工心臟植入與心臟移植都是大手術,手術前的恐懼和手術後的痛苦都很大。要病人在一、兩個月內把心臟「換來換去」,許多病人都會萌生「乾脆讓我死掉算了!」的厭世念頭,只有求生意志很強的人,才能捱過這一關。
鳳凰號是怎樣的人工心臟?
鄭國材目前引進國內的,是適合中國人較小體型的「鳳凰七號」。它的容積可以達到九十西西,適合六十五公斤左右的病人。雖然鄭國材因財力有限,至今尚未完成足夠數量的動物實驗,連帶地無法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進行人體試驗,但他頗具信心地表示,「鳳凰號」的設計理念與結構,都不亞於目前美國通用的、體積較大的「賈維克號」,只要有足夠的經費及人力,「鳳凰號」的發展潛力非常可觀。
人工心臟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何?
使用人工心臟最長的紀錄是六百卅三天,最後病人還是死於發炎及中風等合併症。目前歐美醫界正投入大量的資金,針對人工心臟的缺失做種種改進。一個能夠將併發症的危險性減至最低、且將推進系統縮小到可以隨身攜帶的「永久性人工心臟」,是醫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