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是臺灣的一個離島,四面環海,島的面積不大,真個是「出門就看見海」。居民賴海維生,以海為伴,百分之九十的男子以捕魚為業。它的位置偏遠,民風保守、純樸,鄉民知識水準較低,島上神明色彩濃厚,具有顯著的傳統漁村特色。
小琉球是臺灣西南方的一個離島,行政上隸屬屏東縣。島上多珊瑚礁岩及砂土,沒有河川,土地貧瘠,又缺乏灌溉水源,不適於耕作,只能生長矮小、耐旱的銀合歡、林投及相思樹。因此,在小琉球極少農田、菜圃,也見不到森林,除了附近海中的魚蝦外,沒有其他資源,「討海」是絕大多數居民謀生的方式。
圖2:小琉球的傳統民屋與新式樓房相映成趣。(鐘永和/楊小萍)
壯丁多出海,島上活力顯弱
小琉球的壯丁多出海捕魚,個把月才回家一次,因此島上老弱婦孺顯得特別多。由於島上缺乏就業機會,婦女多半在家中侍奉公婆、養育子女。小琉球最常見的情景是:幾個圍坐聊天的婦女,一群嬉戲的孩童,踽踽漫步的老人,加上一隻蜷臥在庭院曬太陽的狗。
小琉球的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缺乏,加上漁民知識水準較低,島上很難發展。當地沒有工廠、百貨公司、電影院……,也看不到高樓大廈、霓虹燈。鄉民衣著樸素,經常在戶外活動,擅長潛水、游泳,因此皮膚多半較黑。
港口附近居民較集中,船隻、遊客進進出出比較熱鬧,其他地方則居民散居各地,顯得冷清、空曠。在環島公路上往往許久見不到一個行人、一輛車子,倒是經常能看到兩邊空地上三兩成群的牛羊與海上的點點漁帆,浪濤拍岸之聲則不絕於耳。當地悠緩的生活步調,恍如一部慢動作影片,一時很難看出其中的情節與變化。
一般人提起小琉球,很容易和日本的大琉球聯想在一起。「琉球」兩字,最早出現在「隋唐列傳」中的「東夷傳」:「琉球國,在海中,當建安群東,水行五日而至」,此處的琉球乃泛指臺灣、琉球群島及附近的島嶼。後來臺灣和其他島嶼先後有了自己的名稱,一般人便稱琉球群島為大琉球,臺灣西南方的小島為小琉球。
圖3:晨曦初露,漁船紛紛出航。(鐘永和/楊小萍)
島上多傳說故事
根據曾有德「琉球嶼概況」記載,小琉球最早的居民是具有馬來血統的土著:「皮膚黃褐,髮型捲曲,頗似菲律賓島上的依歌洛德人」。盧德嘉在「鳳山縣採話冊」中則提到小琉球「相傳舊時有烏鬼番族聚居,頷下生腮,能伏海數日。」據說這些水性甚佳的土著,築穴而居,因經常偷襲停泊在沿海的洋船,而激怒洋人;洋人遂登岸搜捕,發現「烏鬼」聚居洞內,便以柴火焚燒,烏鬼皆死於洞中。這就是目前小琉球名勝之一「烏鬼洞」的由來。
至於首先進入琉球墾荒的漢人,說法亦不一致。據「琉球嶼概況」的記載,小琉球是在明崇禎九年,被一位從福建遷台不久的陳姓漁民所發現,他看附近海中魚蝦甚豐,便移居島上,成為移居小琉球的第一位漢人。
然而,琉球鄉公所編印的琉球鄉概況則指出,清乾隆廿年,福建泉州漁民李月老遷居打狗港(高雄),捕魚時發現小琉球,便邀廿多位漁民,移居島上,奠定當地漁業的基礎。由此可見,琉球鄉民來自閩南,且開發小琉球至少已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
圖4:小琉球的紅瓦房型制沿自閩南,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鐘永和/楊小萍)
「養兒防老」觀念不易打破
小琉球漁民全憑體力謀得一家溫飽。惟恐年老體衰之後無人依靠,因而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觀念很重。
衛生所家計員何金葉指出,小琉球的男子多半十幾歲就出海打魚,由於海上生活沒有保障,因此當地居民多早婚,希望早有子嗣。許多婦女到了廿多歲便有三、四個孩子,由於年紀輕、知識水準低、家庭經濟環境不佳,子女多半得不到良好的教養,因此家計人員努力勸導她們節育。
圖1:高雄中芸有開往小琉球的交通船,圖為候船處一角。(鐘永和/楊小萍)
島上廟宇多,遇事求神問卜
「討海人」可說是看天吃飯,每次的漁獲量多少要靠運氣,而且天有不測風雲,能否平安歸來也是未知數。小琉球漁民的教育程度較低,沒有足夠的知識和判斷能力去面對工作、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切只好求助於神明,因此島上廟宇很多。
碧雲寺和靈山寺是小琉球最著名的寺廟。碧雲寺建於清光緒四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是琉球鄉民的信仰中心,供奉的觀音菩薩傳說十分靈驗,因此香火很盛。靈山寺則是島上最雄偉、新穎的廟宇,依山傍海而建,共分三進,分別供奉王府千歲爺、陳靖姑及玉皇大帝,傳說也很靈驗,信徒則主要是來自外地的香客。
小琉球的公設大小廟宇約有廿、卅家。漁民家中私設的神壇也不少。有些漁民則在家中特地為神明建間舒適寬敞的住屋,宛若小型寺廟。
圖2:這是東港和小琉球間的交通船。(鐘永和/楊小萍)
唱戲酬神花費大
小琉球居民為酬謝神明的庇祐,每年從觀音生日(農曆二月十九日)起,請歌仔戲班演野台戲。今年共請了三個戲班,在各廟口輪流演出,預計要連續演二、三個月。每個戲班一天的酬勞約新台幣一萬五千元,一年花費數百萬元,都由信徒共同支付,對漁民來說,應是相當沉重的負擔。外人看來,覺得此舉太迷信鋪張,但漁民認為這筆開銷絕不能省,否則可能會激怒神明,惹禍上身。
野台戲的場面並不怎麼慎重熱絡,台上鑼鼓喧天,觀眾卻寥寥可數,而且多半是小孩。他們有的躲在戲台下嬉戲,有的在台前賣糖果餅乾,有的甚至爬到台上玩紙牌。唱戲的人似乎習以為常,演出絲毫不受影響。婦女在白天總有忙不完的家事,只能偶爾抽空過來張望一番。真正專心看戲的恐怕只有幾位老人。據說晚上戲班改為表演現代歌舞,那時鄉民多半有空了,因此觀眾增多,場面也比較熱烈。
碧雲寺的觀音可說是島上一切活動的主宰,漁民從婚嫁、出海、造船、建屋……都要向祂請示。
圖3:小琉球物資缺乏,糧食及日常用品皆要從東港運來。圖為貨船卸貨的情形。(鐘永和/楊小萍)
居民節儉成性
琉球鄉民雖在信仰上出手闊綽,但收入不穩定,平時生活相當節儉。目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瓦斯爐,廚房也已現代化,未設煙囪、爐灶,但仍有許多人家為了節省瓦斯費,撿來傳統的燃料——樹枝,綁捆成束,堆放在庭院,並在屋簷下擺有火爐,主婦在戶外煮飯、燒開水,是城市罕見的景象。
當地居民因平均知識水準較低,平時又都各自為生活奔忙,因此對公共事務無暇顧及。舉例來說,鄉民自己的屋子打掃得很乾淨,進門還要脫鞋,可是出了家門,就沒有維護整潔的習慣,因此公共環境顯得較髒亂。
受到天然環境的限制,小琉球漁民的生活過去相當困苦。七十七歲的李漏于說:「小時候,琉球附近的魚蝦雖然很多,但島上的稻米產量很少,魚總不能當飯吃,我便經常坐船到高雄、屏東撿拾當地農家收割後掉落在田堛瑤_穗。有時也把吃不完的魚運到臺灣本島去賣,由於船上沒有冷藏設備,往往抵達目的地時,魚都腐敗了,辛苦大半天,也賣不到多少錢。」
李漏于和多數的小琉球男子一樣,十多歲就開始到海上討生活。在海上作活,難免要冒生命危險與風浪搏鬥。李老先生就曾有過好幾次死堸k生的經驗。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沿海捕魚時碰到飛機空襲,他趕緊離船潛到海底,逃過了轟炸;另一次,是搭交通船到東港途中,船被風浪打翻,他落水之後,奮力游泳求生,不僅安然無恙,還救起一位婦女。
4:在小琉球,豆腐也是「舶來品」之一。(鐘永和/楊小萍)
討海人家,辛酸知多少
二百年來,當地漁民因發生海難而葬生海底的不知有多少。李漏于的大兒子便在一次出航後,至今音訊全無。
即使在現在,漁民一去不返的事,仍偶有所聞。小琉球婦女因此經常處在期盼焦慮的情緒中,先生一離家,便開始計算他歸航的日子,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就常到港口等候。如果丈夫逾期不歸,便茶不思、飯不想,天天四處打聽,或望著大海發呆,其中的辛酸實非外人所能體會。
目前小琉球的漁船有兩類,一種是近海漁船,一次出航一個月左右,回航後休息約一星期再出海。另一種是舢舨,鄉民稱為「竹排仔」,其實是塑膠管編成的小筏,在沿海作業,當天往返,漁獲量不大,屬副業性質,多半是漁民退休後,為排遣時間,並貼補家用而採用。
小琉球漁船傳統的作業採延繩釣,主要漁獲是鮪魚、旗魚、鯊魚等深海魚類,其中鮪魚80%外銷美國製罐頭,20%外銷日本做生魚片。
石油危機發生後,油價居高不下;近年來又受到世界性經濟景氣低迷的影響,國際魚價跌落;加上小琉球近海漁產捕撈殆盡,漁獲大受影響。
圖5:小琉球港口聚集許多婦女,兜售當地特產魷魚,中午時偷閒小憩一番。(鐘永和/楊小萍)
海難事件顯著減少
在小琉球居民的觀念中,捕魚是勞力工作,從事漁業毋須讀書,受教育的人也不屑捕魚,因此近年來漁民知識水準及技術、設備雖略有改善,但進步十分有限。李枝生指出,過去在海上測量漁船方位要用「天尺」(六分儀)配合「天測略曆」計算,許多漁民必須靠手指、腳趾或小石頭的幫忙,才能把方位計算出來。目前漁船多裝設自動導航儀,能自動顯現方位,對算術能力差的漁民來說,不啻一大福音。
捕魚最怕遇到颱風,有了衛星導航儀,再配合收音機的氣象廣播,漁民已能迅速正確地躲避颱風的侵襲。目前漁船還裝有對講機,船隻間在短距離內可互相通話,如果漁船發生故障,可利用對講機呼救。因此海難事件雖不能完全避免,但已顯著減少。
圖6:小琉球有許多賣魷魚的商店,專做遊客生意。(鐘永和/楊小萍)
居民生活走向現代化
政府為了改善偏遠地區居民的生活,推動基層建設計畫,琉球鄉因此獲得新台幣二千多萬元的經費,用來整修道路、整建排水溝渠、消除髒亂、裝設路燈等,使琉球鄉民的居住環境獲得很大的改善。
水電供應問題的解決,使當地居民生活得到很多便利。民國五十八年,琉球鄉設立鄉營發電廠,開始供電,但發電成本高,電費昂貴。鄉公所為減輕鄉民負擔,在當時鄉長王海的奔走下,於六十三年將發電廠轉交台電公司接管,電價也比照本島計算,惟發電量仍不足使用,每天只能供電十四小時。台電公司為配合政府改善離島居民生活的政策,於民國六十七年完成屏東、小琉球間海底電纜的鋪設,開始全日供電,目前島上用電戶普及率已達97%以上。
小琉球早期沒有自來水,一向飲用地下水,但地下水鹽份很重,並含有亞硝酸,飲用者健康頗受影響。如逢旱季,地下水缺乏,飲水就成問題。臺灣省自來水公司為解決琉球鄉民飲水問題,耗資新台幣二億三千萬,鋪設海底水管,由屏東水廠供水。海底水管於民國七十年七月完成,啟用當天,屏東縣長柯文福曾親往琉球鄉主持慶祝活動。雖然那天天氣惡劣,但慶祝活動仍熱烈展開,鄉民不畏風雨,沿街燃放鞭炮,舞龍舞獅,歡欣雀躍之情溢於言表。
圖1:小琉球沒有魚市場,漁船都到東港卸魚,圖為清晨時分卸魚的情景。(鐘永和/楊小萍)
交通、通訊相當便利
民國五十二年,小琉球成立電信代辦處,六十七年成立電信局,六十九年進一步將人工電話換裝為自動電話,目前一半以上的住戶裝有電話,使當地與外界的距離縮短。
在交通工具方面,目前島上有四輛公車,分三路行駛,每隔約半小時一班,但島上仍有傳統的交通工具——蓬布車十輛,常在公車開車前招攬乘客,且不必按站牌上下車,搶走公車不少生意。另有計程車廿四輛,專做遊客生意,也使公車的營運受到影響。目前鄉公所正積極向屏東縣政府申請經費補助。
在對外交通方面,小琉球和屏東東港間有民營交通船五艘,每天對開五班次;和高雄中芸間有民營交通船三艘,每天對開四次。另外,高雄小港和小琉球之間有臺灣航空公司經營的小型飛機,但目前僅以包機方式辦理,無固定班次。
圖2:新船出航前,漁民在港口祭神祈福。(鐘永和/楊小萍)
生活物資全賴外地輸入
小琉球由於物資匱乏,所有糧食及日常用品都需從東港輸入。目前有民營貨船九艘,每天每艘各載貨一次。貨物的內容五花八門,從蔬果、豆腐、日用品、衣物,到建築用的砂石無所不包。豬隻也是島上不可或缺的「舶來品」,它們在碼頭被吊勾卸下船時,紛紛發出尖銳的驚叫聲,落地後「驚魂甫定」,便被持鞭的買主趕到屠宰場去。
島上居民飼養的家畜、家禽種類很多,有牛、羊、豬、雞、鴨等,但都只是家庭副業,數目不多。以牛羊來說,島上缺乏牧草,如以飼料餵養,成本過高,因此有些人家只畜養幾隻,放牧在野外,主要吃銀合歡的嫩葉。雞、鴨、豬則養在住家附近,餵以剩菜剩飯。養豬的家庭通常只有一、兩隻,因數目太少,未設豬欄,只將豬耳朵穿洞,用繩子綁在門外,以免走失,這是小琉球特殊的景觀之一。
琉球鄉共分八個村落,居民一萬五千多人,其中以本福村最繁榮,也是鄉公所、漁會、農會、警察局及港口的所在地。
圖3:父子捕魚歸來,計算魚數,同享收穫的喜悅。(鐘永和/楊小萍)
近年來進步較前快速
港口位於白沙尾,為日據時期所闢,雖曾經擴建,但仍無法容納日增的漁船、商船及貨船。許多漁船隻好分散停泊在各村外海,若受季節性強風或巨流侵襲,則往往造成船毀人亡。為使漁船有安全可靠的避風港,漁業局從民國六十九年開始,耗資二億四千萬元,在大福村興建新港,預計全部工程將在民國七十五年完工。
近兩、三年是小琉球進步最快速的一段時間,但有待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醫療設備缺乏是其中之一。目前除衛生所外,全鄉僅有私人診所三家,但沒有外科醫師。鄉民若患重病,須搭船到臺灣本島醫治。因此鄉民期望政府能在小琉球設立一所兼有內、外科的綜合醫院,使他們的醫療保健能得到保障。
圖4:停泊在岸上的舢板。(鐘永和/楊小萍)
精神生活亟待提昇
如前所述,琉球鄉民一般教育程度較低,因此,島上的物質環境雖有改善,但精神層面仍很貧乏,看電視是最主要的娛樂。島上除了幾家小說出租店外,沒有書局、書攤,平時也沒有任何文化活動。
欲提高小琉球的文化水準,根本之計要從教育著手。目前琉球鄉共有四所國小、一所國中。政府為了儲備偏遠地區師資,鼓勵青年回鄉服務,師專、師大都為偏遠地區青年留有保障名額,因此目前琉球鄉的老師有不少是當地人,而且多為屏東師專或師大畢業生,師資相當不錯。
琉球國中陳木金老師是小琉球第一個以保障名額進師大的鄉民,他指出,琉球鄉民已逐漸瞭解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一般漁家,父親經常不在家,母親沒讀過幾天書,孩子又多,沒有多餘的時間、心力管教孩子,更遑論指導功課了;對孩子的教育多半採順其自然的態度,喜歡讀書的就繼續升學,不想念的則就業。孩子從小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多半對讀書興趣缺缺,因此雖然政府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但當地仍有20%的孩子放棄升國中。
圖5:小琉球海面的日出美景。(鐘永和/楊小萍)
無升學壓力,課外活動辦得好
琉球國小蔡君山老師則說:「本鄉學童沒有升學壓力,看不到戴近視眼鏡的,也沒有惡補,許多有特殊才華的老師得以發揮所長,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繪畫、打球、寫詩……,而且成績很不錯。琉球國小的排球隊及全德國小的桌球、笛子隊,歷年來在全縣甚至全省性的競賽中,都有很好的成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德國小洪瑞福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讀書風氣,利用家堛澈廳陳列私藏圖書數千冊,成立一個小型的私人圖書館,大門廿四小時不上鎖,也沒有管理員,只在桌上擺一本登記簿,讓小朋友隨時自行登記,借閱圖書。洪老師說:「我從小喜歡看書,但在本地很難借到書看,等我回鄉當老師後,便想到一定有很多小朋友和我小時候一樣,想看書而借不到,因此引發我成立圖書館的動機。」
洪老師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還特地到各小學舉辦巡迴書展,並舉辦讀書心得有獎徵文,請各校校長在朝會時隆重頒獎,並酌發獎金鼓勵,因此學生投稿出乎意料的踴躍,洪老師覺得非常欣慰。
圖1:在高雄中芸港口附近拍攝的魚網及浮球。(鐘永和/楊小萍)
有發展觀光的條件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小琉球既無山林之利,某些海底資源也已面臨撈捕殆盡的困境。目前屏東縣政府已明令禁止琉球鄉民採挖珊瑚礁及捕抓龍蝦,以保護海底資源。
鄉長蔡朝和認為,靠海也不一定要吃海,發展觀光應為可行之途。小琉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島上空氣清新,沒有噪音及污染,對都市人來說,此地有世外桃源的風味。
小琉球若要發展觀光,有許多工作待做,例如目前島上缺乏現代化的旅館,能供遊賞的名勝古蹟,只有一些寺廟和岩洞,因此遊客多把小琉球當做遊覽南部風景區的一站,當天往返。最近觀光局已決定將小琉球發展成風景特定區,也有民間公司計畫成立「海底透視船」,把遊客的眼界帶到海底,觀賞海中的珊瑚礁和五彩熱帶魚,小琉球的觀光前途相當看好。
圖2:小琉球漁民使用的魚簍。(鐘永和/楊小萍)
當地漁會與菲訂定合作計畫
然而小琉球是否能進步、繁榮,主要還是取決於漁業的發展。近年來許多當地漁船在近海捕不到漁,看到菲律賓、印尼附近的海域尚未開發,漁藏豐富,常進入其中作業,而被當地政府扣押,並沒收漁獲。
為解決漁民無魚可捕的困境,臺灣省漁會及琉球區漁會正共同與菲律賓訂立漁業合作協定。契約中規定,我方漁船依噸數大小,繳納一定金額的年費後,能進入菲律賓海域作業。
另外漁業局也為小琉球漁民做了不少事,例如在沿海投放人工漁礁,吸引魚群聚集;健全漁會組織,設立信用部,鼓勵漁民儲蓄,並提供漁機貸款等。琉球區漁會總幹事王傳提出兩點建議,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協助改善。
圖3:位於小琉球港口附近的燈塔,指引夜間歸航的漁船。(鐘永和/楊小萍)
漁民也需要休閒與進修
第一:海上的生活單調、枯燥,漁民回到陸地上,都想好好鬆弛一下疲憊的身心,但小琉球除了一家撞球場外,沒有任何休閒處所,有些漁民一上岸不是喝酒,就是賭博。因此王總幹事希望政府能在小琉球興建漁民活動中心,購買一些棋具、樂器、連動器材等,讓漁民休假時有個去處。
第二:目前省漁會常在全國各地舉辦不同的漁業技術巡迴講習,但從未在小琉球舉辦過。王總幹事希望省漁會也能在小琉球舉辦技術講習,針對當地漁民的需要,指導漁民新的漁業技術,並灌輸進步的觀念,甚至生活上的各種知識,使小琉球漁民也有「進修」的機會。
近年來,政府對漁業愈來愈重視,大量起用漁業專才推動漁業,漁民都感到振奮。尤其最近漁民出身的省議員林羵羊當選省漁會理事長,預計將能為漁民謀取更多福利,當地漁民也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
談到小琉球漁業的未來,林理事長認為可以朝國際漁業合作(遠洋漁業)路線發展,同時繼續在近海投放人工漁礁,並輔導漁民從事沿海養殖漁業,這些都可以增加當地居民從事漁業的收入。此外,由於島上閒置人口不少,似可在島上發展手工藝加工,以提供婦女就業機會,穩定家庭收入。如此多管齊下,小琉球未來將可走上繁榮發展之途。
圖4:小琉球當地曬漁網的情形。(鐘永和/楊小萍)
教化深植人心,光明前途可期
然而歸根究底來說;小琉球和其他偏遠地區一樣,教育,是所有問題最佳解決之道。
受教育,不見得能使人體力和技術增加,而撈捕更多的漁獲,但是,知識的累積和思想的開發,會使人有智慧、有定力去面對人生各種的問題,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受了足夠的教育,必然較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也懂得接受新知識、新觀念的重要。舉例來說,小琉球居民起碼不會再生那麼多子女,甚至懂得教養子女之道,使下一代能比上一代發展得好;又因為自己有了判斷力,不再事事求神問卜,修建寺廟、酬神唱戲的花費必會節省許多;由於肯接受新知、學習新技術,就會懂得如何加強設備、技術與捕撈規模,這樣才能提高安全性與漁獲量………,總之,觀念的改變,會使人懂得培養生活的智慧;而有了生活智慧,就會懂得如何謀求生活的改善;而生活改善後,就會有餘力顧及公共事務,整體環境即得以發展興盛……。
因此,島上教師真是責任重大,如何在教導課業之餘,充分令學生(甚至家長)明白受教育的重要,並且諄諄教給屬於生活的知識,促使當地民眾在觀念上有所改變,實屬要務。當然,教育的功能是相當緩慢的,但用心植根,終究會成長、茁壯,以至開花結果,希望島上教師都能深切體認此點,也希望有更多的優秀師資能投身於偏遠地區的教育事業。
圖5:漁筏發生故障,漁民正在商討如何修理。(鐘永和/楊小萍)
圖6:小琉球漁民多採深海延繩釣,捕獲的多為深海中的大魚。(鐘永和/楊小萍)
7:靈山寺傍海而建,圖為由寺廟眺望大海的畫面。(鐘永和/楊小萍)
圖1.—3:琉球鄉民飼養的家畜、家禽種類很多,但都只是家庭副業,規模不大,圖為小妹妹餵雞吃剩飯,及牛羊放牧的情形。(鐘永和/楊小萍)
圖1.—3:琉球鄉民飼養的家畜、家禽種類很多,但都只是家庭副業,規模不大,圖為小妹妹餵雞吃剩飯,及牛羊放牧的情形。(鐘永和/楊小萍)
圖1.—3:琉球鄉民飼養的家畜、家禽種類很多,但都只是家庭副業,規模不大,圖為小妹妹餵雞吃剩飯,及牛羊放牧的情形。(鐘永和/楊小萍)
圖4:小琉球當地飼養的豬隻不夠食用,必須由東港輸入。圖為豬仔卸下船後,被買主趕到屠宰場。(鐘永和/楊小萍)
圖5:小琉球出產的香腸質料佳,頗受遊客喜愛。(鐘永和/楊小萍)
圖6:珊瑚礁也是小琉球的特產,最近縣政府為保護海底資源,已明令禁採。(鐘永和/楊小萍)
圖1:小琉球鄉民絕大多數是道教徒,當地雖有一所基督教堂,但信徒不多。(鐘永和/楊小萍)
圖2:行駛於小琉球的公共交通工具——公車和蓬車。(鐘永和/楊小萍)
圖5:一位琉球鄉民正在撿收曬乾的瓠瓜條,可醃製佐餐的菜餚。(鐘永和/楊小萍)
圖3:小琉球寺廟多,神明色彩濃厚。(鐘永和/楊小萍)
圖4:小琉球的公車站牌。(鐘永和/楊小萍)
圖6:碧雲寺是小琉球鄉民的信仰中心,常有信徒在此求神問卜。(鐘永和/楊小萍)
圖7:小琉球因宗教色彩濃厚,鄉民對演戲酬神很肯花費。(鐘永和/楊小萍)
圖1:琉球國小的學生作品展覽室琳琅滿目。(鐘永和/楊小萍)
圖2:琉球鄉生育率偏高,兄姊帶弟妹的情況很普遍。(鐘永和/楊小萍)
圖3:兩位村童正在聚精會神地玩紙牌,一隻小狗蜷臥在旁睡覺。(鐘永和/楊小萍)
圖4:小琉球的孩子都是游泳高手,大熱天最喜歡在海邊戲水。(鐘永和/楊小萍)
圖5:這個小娃娃長得眉清目秀,十分討人喜歡。(鐘永和/楊小萍)
圖6:襁褓中的嬰兒,沉睡在傳統的竹製搖籃裏。(鐘永和/楊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