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問來開會的外國朋友,開完會是否要去故宮博物院走一走,幾位學者卻表示:想先去Snake Alley(華西街)一睹究竟。在國外,他們早聞華西街之名。
華西街可不曾在觀光局的觀光指南中出現,但如今入夜後,一定有不少觀光客——日本人最多,歐美人士也不少,擠在華西街的人潮中看熱鬧。他們有由旅行社導遊帶隊的,也有台灣親朋好友陪著的,慕名自行前來的也大有人在。
這個很多台北人沒有去過的地方,為何如此吸引觀光客?
它位在台北萬華,是台灣最老的開發區之一,原為走江湖耍把式、賣膏藥和攤販的集中地;台灣各地的著名小吃,這裏幾乎都有。不知何時起,華西街巷弄中又開起不少綠燈戶,使出入人物更形混雜,也給華西街披上了神秘色彩。後來,耍把式的逐漸用殺蛇,賣蛇肉、蛇湯招徠顧客,也成華西街的一項「奇觀」。
就是這些蛇店,使華西街儼然成了我們新興的觀光勝地。
宗教慶典活動,是有待開發的觀光資源。(林添福攝)(林添福攝)
二種看法,一種趨勢
對於這種情形,國內有二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一種認為:華西街集色情與髒亂於一身,加上在各國積極提倡保護動物的今天,殺蛇對我國形象會產生負面影響。進一步說,外國人到華西街也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文化、生活。
也有人「就觀光論觀光」,認為以獨特活動吸引人的地方,國外也不少,像荷蘭的綠燈戶街、歐美的上空表演、拉斯維加斯的賭場。華西街已有「知名度」,若能加以規劃管理,例如把攤販劃入整齊的區域營業,佈置、餐具講究美觀,並注意衛生;再增設些富有中國風味的雕刻品、陶瓷器的攤子,也未嘗不是值得開發的觀光資源。
兩種看法都有道理,重要的是從「華西街成名」顯示出來的觀光業發展趨勢:現在的觀光客已不是看山、看水、看古蹟文物就滿足了,而更希望接觸當地的人文活動。
「對觀光客而言,某些人文活動是他前所未有的新經驗」,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系主任唐學斌說,它除了滿足好奇心,而且因為是動態的,可以參與的程度高,對觀光客的吸引力愈來愈大。
富民族風味的人文活動於是成為各國招徠遊客的新重點;靜態的觀光區,也會想法使它有一些活動。
吸引遊客的民俗技藝,此時不推廣、保存,更待何時?(鐘永和)
台灣有什麼人文活動?
據統計,我國觀光事業從民國六十年代起快速發展,六十八年後成長減緩。雖然在七十三年觀光客總數突破一百五十萬,但高成長的雄風已不復;七十四年首度出現負成長,降幅達百分之四.三。
世界經濟不景氣、大陸開放觀光等都是影響我國觀光事業再創佳績的因素;「但沒有跟上重視人文活動的大趨勢,也是一大關鍵」,一位資深的旅遊業者說。
我們有些什麼可以吸引觀光客的人文活動與可開發的動態資源?
「很多啊」,觀光局國際組的徐君南說,民族節慶與祭典就是很生動的觀光資源。
他舉例說,鹽水蜂砲、中元節基隆放水燈、祭孔大典、甚至山胞的豐年祭……等自發性活動都是;且其中不少是該地區特有的活動,甭說外國人好奇,就是本國人也趨之若鶩,可惜這些活動卻得不到觀光單位與業者的開發。
由於國內旅行社之間競爭激烈,往往削價搶生意,再以購物或媒介其他活動賺取佣金、彌補虧損。這導致觀光旅遊行程安排死板,通常是蜻蜓點水地到風景區流覽一下,然後就開拔到亂抬價錢的手工藝品、土產店,給觀光客留下不良印象。
而且,遊客可以取得的觀光指南,僅對少數節慶做簡單的介紹,觀光客並不了解在什麼時候、有什麼特殊活動可看。
前因加後由,使得這些活動知名度反倒不如華西街。
觀光客能滿足只拍張「到此一遊」的照片嗎?(簡永彬攝)(簡永彬攝)
活動不少,只是腦筋動得不多
有人以為節慶活動的缺點在不是天天有,及住宿、交通安排困難。以鹽水蜂炮為例,每年元宵節當天,光國內遊客就湧進一、二十萬,哪還有旅館容納國外遊客。
觀光局顧問倪執中卻認為,鹽水蜂炮也許只有元宵節才有,可是從過年開始,就有一連串民俗表演項目。等不到元宵的,可以湊過年的熱鬧;趕不上過年的,就去享受鹽水蜂炮的刺激。台灣各地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節慶活動,旅行社只要肯花功夫安排,不愁沒有東西看。
「即使是中國人最避諱的七月,也有基隆的放水燈」,倪執中說。
至於住宿,台灣各地的交通都很方便,若是鄉下旅社不多,只要夜宿近一點的大都市即可。何況,幾乎所有鄉鎮縣市都有發展觀光的意願,若先與當地主管單位聯繫,借宿民宅也不難。「問題只在要不要做,與動不動腦筋!」倪執中強調。
再以鹽水來說,台北市觀光協會曾與該鎮做過溝通,並解決了食宿、交通問題,除蜂砲外,再加入鹽水鎮其他吸引人的活動,準備做為吸引國外觀光客的一個據點。目前只待交通部批准。
日本北海道的冰雕展,是成功地「就地取材」,利用當地資源發展觀光的好例子。(日本觀光協會提供)(日本觀光協會提供)
保持「神秘的東方色彩」
「節慶活動也許只能製造季節性的高潮;但特殊民俗技藝則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活生生地呈現在觀光客面前」,唐學斌說。
鹿港每年有一次全國才藝民俗活動,項目包羅萬象;由龍舟競賽、放風箏,到南管、皮影戲、傀儡戲、木雕、跳繩,可說集民俗技藝大全。
觀光局有意將這些琳琅滿目的活動集中起來,在台北市找一處繁華地區,讓它一年到頭地進行,不僅為觀光客,也為大台北居民多提供一個去處,又保存了傳統技藝。
可惜觀光局奔走了七年,因地點問題,這計畫迄今未能實現。「市政府說除了木柵,否則沒地方」,觀光局業務組一位組員說,問題是這最好在熱鬧、能造成人潮的地方,氣氛才烘托得出來,像過去北平天橋把式,在人來人往的路上一樣。
這兩年,高雄市有意承接,要在左營蓮池潭附近成立這一個民俗技藝大本營,可惜事隔二年,仍停留在規劃階段。
政府也曾想過進一步保存鹿港市鎮街道,配合當地的民俗技藝,建成一個民俗文化村,但因經費和少數鹿港人以妨礙地方發展為由反對,此案因而擱淺。倒是南韓,早將他們的慶州市建成一個「文化財都市」。
韓國政府為了保存慶州市的文化遺產,限制一切現代化建築。無論民宅、民藝品店、甚至加油站都是清一色古典建築物。使觀光客好似走入時光隧道。
不少到東方來的遊客,就是想見識「神秘的東方色彩」。但來到台灣、下了中正機場,放眼望去,盡是汽車高樓。「再不加強保存民俗技藝,吃虧的會是自己」,唐學斌強調。
斑駁的希臘神殿,在舞台腳燈映照下,成了燦爛輝煌的「皇宮」。(希臘辦事處提供)(希臘辦事處提供)
讓古蹟「起死回生」
雖然我們還有不少古蹟,且依觀光局委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在去年對七千名旅客所做的調查,有百分之十一的觀光客最喜歡的活動就是看古蹟廟宇;但導遊的解說有限,不知精髓深意,再有價值的古蹟,往往看過也就忘了。「其實,只要辦些活動,就可使古蹟起死回生」,倪執中說。
以希臘為例:歷經千百年,雅典山上的一些神廟只不過剩下些石頭、柱子。希臘人在此製作了「聲光劇場」,把七彩霓虹的舞台腳燈裝在禿柱巨石與荒煙蔓草間,每到黃昏,神廟便以風華絕代的面目出現天際,一會兒淺緋、一會兒淺綠,彷彿在前,忽焉在後。一旁還有解說員以各國語言述說希臘神話;著長袍的演員來往石柱間,遠觀則有如希臘女神將君臨子民……,讓遊客不花幾元美金上來一趟,都不死心。
我們的廟宇也有辦法「活」起來。例如,廟牆上往往雕刻許多民間故事、歷史軼事,只要配合一場布袋戲、歌仔戲或平劇的演出,古蹟立刻有了生命。當然,得請專業人員解說、翻譯。日本藝妓可在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我們的戲劇又何嘗不可借此烙印在觀光客心中?
十幾年前,「海天遊蹤」作者鍾梅音就說過,懂得活用古蹟,略施小計,爛石禿柱也能先聲奪人;否則,敝帚自珍,一味強調我們的古蹟多偉大,便是和氏璧也乏人問津。
我們的「和氏璧」其實不少,原住民的人文活動就是一塊。
只要善加利用,原住民的活動也是吸引遊客的「和氏璧」,圖為雅美族的頭髮舞。(鐘永和)
善用「和氏璧」
太魯閣、烏來、日月潭等在山地的風景區,就有民族文化村和山胞舞蹈、祭典的表演。可是國內這項觀光資源,常因事先未做好策劃,或由當地人「小本經營」,而被批評為太過粗糙或商業化。
以花蓮阿美族山地舞表演為例,山地舞蹈原本很得觀光客欣賞,但在跳完舞後,山胞往往強拉遊客一起拍照,然後索照片錢。「在世界其他觀光區,我從沒見過這種事情」,唐學斌說,如此觀光客即使沒被當場嚇跑,也別指望他再度光臨。
民族文物村也往往在開幕時很轟動,不久生意就一落千丈。「主要原因在這些活動還是太靜態,侷限在展覽項目」,倪執中說,例如在屏東縣瑪家鄉的原住民九族文化村,除各族山胞的建築、文物擺設外,還可增加豐年祭、頭髮舞等活動,或真人在石板屋中編織、雕刻……。
鍾梅音在「海天遊蹤」書中形容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他們在會場上插了一些拜火教用的柱子,頂上燃起熊熊烈火,旁邊紮座小茅棚,出售一些雕刻粗劣、面目可怖的拜火教小木頭人像,還有一些簡單的紙製花環,好像台灣廚房用的「洗鍋棕刷」。圍牆內則有頸上掛滿這些「洗鍋棕刷」的少女們,隨著急促的音樂大跳火舞,一場接一場,觀光客買票進門,看夠了火舞出來,幾乎人人都花一元美金買個「洗鍋棕刷」套在頸上,面有得色……。
「即使是『噱頭』,只要弄得有特色,也能讓觀光客不知不覺、心甘情願地掏出錢」,台北市觀光協會會長許顯名說。
藝妓表演是日本推展觀光的一張「好牌」;我們的平劇可否也成為觀光資源?(楊永山攝)(楊永山攝)
「迂迴」戰術
雖說特殊的人文活動是現代觀光客的所好;其實自然景觀也能「順應潮流」,稍加安排,就具有動態、能參與的人文活動優點。甚至依其「地利」,還能別具特色。日本北海道冬季就地取材的冰雕活動,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台灣呢?應如何規劃自然景觀?
在外人眼中,台灣雖是彈丸之地,但由三千公尺大山的寒帶景象到熱帶珊瑚礁海岸,各種特殊地理景觀應有盡有。這幾年,因應大眾要求,發展出秀姑巒溪泛舟,擎天崗滑草……等活動,但仍嫌不足。大多數國內遊客或觀光客還是到風景區逛一圈後,就不知要做什麼。
「問題出在我們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不得當」,觀光局技術組的規劃專家江惠珍以為,我們的風景區往往大量開路,讓乘客在最短時間內搭車直驅目的地。殊不知台灣風景區就是需要更「迂迴」的方式,活動氣氛才能顯現出來。
以阿里山為例,大家都知道由嘉義搭小火車上山,半天內就可見到四種不同的林相,森林遊樂的味道就出來了。且比之公路,小火車是最不破壞森林景觀的。
事實上,許多特殊景觀,就不該開路,既破壞景觀,又讓遊客太易進去而失了趣味;可代之以搭流籠、電纜車或乘小飛機從空中俯瞰;對許多遊客來說,嘗試這些交通工具就是一種新經驗。
「這棵樹有多久歷史?怎會長成這樣?」這得靠嚮導「指點迷津」了。(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人工樂園蓋在海埔新生地就行了
為了讓遊客「活動」,在風景區蓋個人工遊樂園如何?
「人工遊樂園不是不好,但蓋在海埔新生地就可以,何必跑到自然景觀區去破壞大自然」,江惠珍說:「像在烏來蓋個雲仙樂園,就很愚蠢了。」
觀光是服務業,風景區也應提高服務人數及品質,以提供觀光客詳細的解說,或多舉辦活動。
江惠珍舉綠島為例,綠島目前有觀光局興建的國民旅社,可是乏人問津。最好的改善方法是,開放給企業界投資,把它變成一個蜜月島。
所謂投資,並非蓋一大堆硬體;而是營造一種氣氛,如配合當地的熱帶風光,讓到島上的每個人都換上花衣服,提供協力車或騎驢子環島旅行,街頭有人拉小提琴、甚至唱著綠島小夜曲,使度蜜月的人能真正放鬆心情,享受假期。
發展離島觀光,必須保持當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圖為蘭嶼獨木舟。(鐘永和)
觀光客來台看什麼?
據觀光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來台的觀光人口和去年相比,已有明顯回升。原因之一當然是託大環境的福,亞洲較不需擔心車諾比爾飄來的輻射塵,及恐怖份子劫機,因此成了今年歐美人士的熱門渡假區域。日圓大幅升值,也引來許多日本觀光客。
此外,觀光局自六月起實施的「四個免費」——住宿一夜、市區觀光、機場到旅館的汽車及一份漢堡免費,也多少加強了觀光客來台的興趣。
但倪執中以為我們做得還不夠,應再加強對外宣傳與推銷。目前觀光局在外的推廣單位只有六個,連在與我們有邦交的韓國都未設推廣處。
「最好有一個專責宣傳、統籌國內新起活動的小組」,倪執中舉例,打算兩年後落成的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現在就該開始宣傳,邀請國際間大型會議、表演到此舉行。
台北市觀光協會則動腦筋,舉辦觀光客住進中國家庭,並學一道中國菜的活動,現已開始接受中國家庭申請。
不少人以為,歐美觀光客到亞洲的熱潮可望因韓國即將舉行亞運、奧運而持續下去,也會有不少觀光客想順道來台一遊。但七十二小時落地不用簽證的辦法一天不實施,繁雜的手續還是會嚇跑一些只想「順道而來」的人。
至於對「專程」來的觀光客,我們應給他們些什麼印象呢?希望不是看完歷代輝煌的故宮文物後,就只能「瞻仰」華西街的蛇店了。
靜態的風景區也可「活」起來,秀姑巒溪泛舟不就吸引了無數人潮?(謝國正攝)(謝國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