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鬼見愁」?
人在吃盡苦頭之餘,不免要想些法子對付鬼。最重要的,當然是要知道:它怕什麼?
查考西方神話裡,固然有不少足以克制鬼怪的天神,卻沒有像中國這樣,有「專鬼」司其職,此鬼便是——鍾馗。
傳說,鍾馗原是一健壯驍勇的武夫,唐明皇開元年間,奪得武試魁首。但因他生得太醜,殿試時,貌驚全朝,因而落第。他一氣之下,當場撞殿中大柱自殺。
後來,明皇有回得了瘧疾,病了將近一個月還沒好。一天晚上,他夢見有個小鬼偷了楊貴妃的香囊及玉笛,繞殿而奔,身後一位戴帽子、穿藍色衣服、袒露雙臂的大鬼緊緊追趕。
大鬼追上小鬼後,挖出它的眼睛來吃掉。明皇問大鬼是誰,大鬼回答:「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士……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而從那時起,明皇的瘧疾忽然就不藥而愈。
因此,後世相傳鍾馗能捉妖除鬼,端午、中元節都要懸掛鍾馗像,叫諸鬼遁避。
除了鍾馗之外,中國人相信鬼還怕不少東西,包括:經書、寶劍、鏡、觀音經、神廟、城隍、紅布、桃枝,甚至人的血、唾液、童尿等等。民間傳說,如果把劍放在病房或新娘花轎裡,則鬼不敢近;在外遇到鬼,要趕快跑到附近廟裡。如果不幸找不到廟,咳嗽、唱歌、念經或背正氣歌也都有幫助。老人家還說:「一支腳毛、管三個鬼。」所以拔腳毛的結果,是變得怕鬼。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鬼均非善類。我國最有名的「鬼故事」——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就是「厭做人間語,愛與秋墳鬼唱詩」。
聊齋中有許多重情、講義,甚至稱得上慧黠的鬼,例如:知恩圖報、慈悲的水鬼王三郎;美麗多情的女鬼秋容、小謝;可愛的菊花精陶黃英;為知己者死的石頭精石清虛……。
「鬼」既然有從可惡到可愛的不同類型,人在驅它、防它之餘,也很自然地想到安慰它、超度它。於是各種與鬼有關的風俗活動,就代代相傳地流傳了開來。其中規模最大的,要算陰曆七月的中元普渡。